网络信息产品的定价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3 11:05:28
文 献 综 述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互联网为主要标志的信息和通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全球经济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美国著名社会学家阿尔文#8226;托夫勒预言的继农业化浪潮、工业化浪潮之后的第三次浪潮#8212;信息化浪潮已经到来,而网络正是第三次浪潮基础设施的心脏。计算机网络在这场变革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它对未来世界经济的决定性作用己经逐渐的被人们所认识。
#160;#160;#160; 随着互联网个人用户和商业用户的持续增长,互联网信息流量和商业应用的迅猛发展,传统经济的运行方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人们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了网络经济的时代。
#160;#160;#160; 网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网络信息产品市场的高度发展。网络信息产品是网络经济时代最重要的产品,它既具有价值也具有使用价值。本文所说的网络信息产品主要是指可被数字化并能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由网络信息服务商提供的以盈利为目的的教育、娱乐和软件等智力型知识产品。网络信息产品作为网络经济的表现形式,其市场机制和价格的形成机制也呈现出较传统经济环境下所不具备的特殊性。由于网络信息产品具有与普通产品不同的特征,网络信息产品市场的价格理论具有不同于传统市场价格理论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关于网络信息产品定价理论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研究网络产品的定价理论,是现代网络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研究现状
1. 国外关于网络信息产品定价问题的研究现状
有关信息产品的第一篇经典性文献是Hayek于1945年发表的《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他在论文中论及了知识(Knowledge)在社会中的应用和重要性,并初步探讨了在充满信息的机制下产品如何定价的问题。然后,Stigler探讨了经济生活中信息搜寻问题,Boulding在《The Economics of Knowledge and Knowledge of Economics》总结性地指出主流经济学研究忽略了信息作为一种商品的研究。Arrow强调了信息作为一种商品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性,因为在资源配置中不确定性因素始终存在。在过去几十年里,关于信息产品的研究己经成为多个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并且有学者总结了这方面的研究。这些学者中最著名的有King及其同事: Lamber-ton,Martyn,Rubin等。同时,信息及知识的生产、销售和价值在许多论文中被论及,并且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信息相关的产业对世界经济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信息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方面,荷兰学者A Mowshowitz的千层盆模型认为:信息的每一道加工工序均能增加它的交易价格。基价即为核心层,是原始信息或信息的实质内容。对大多数信息来说,其市场价值取决于核心部分,而对部分信息的市场价值取决于后期加工的成本。每一道加工过程对信息的增值效果是不同的,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加权处理。雷波的”信息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双重研究”理论认为,应该把信息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统一起来,作为研究信息产品价格的主要依据。
差别定价最早由经济学家庇古于1920年以价格歧视的概念提出,他把价格歧视分为三种,此后在信息产品定价方面,很多经济学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信息产品差别定价的不同形式。其中主要的形式有捆绑定价,产品共享(即出租、借阅),个人化定价,版本划分,群体定价,质量歧视和数量歧视等。
捆绑定价策略(bundling pricing)主要指将不同类型、内容的产品经过捆绑再销售。既然是捆绑,那么捆绑中内容并不是每一件商品或者服务都是消费者所切实需要的,Metcalfe (1996)认为消费者不要为从不使用的商品支付费用。Armstrong (1996)认为多数产品的垄断生产商采用捆绑策略损害了社会福利,因为捆绑将低消费者排除在外。Bakos等(1999)和Somefun等(2003)认为生产商应该采用捆绑策略。而捆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造成锁定效果,只要软件生产商通过捆绑能够增加利润,那么消费者的剩余和社会福利都会增加。泰勒尔( Jean Tirole)认为捆绑销售是一种价格歧视和市场圈定行为,厂商通过捆绑销售,降低了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分散程度,获得比一般销售更高的规模效应,从而获得了更多的收益。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的还有Burnstein,Stigler,Adams,McAfee等。
2.国内关于网络信息产品定价问题的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