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的培养毕业论文
2020-04-13 11:11:10
摘 要
本文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留下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在大多数留守儿童群体中,父母的离开和长期处于隔辈群体的照顾中,导致留守儿童的家庭监护不力、家庭教育缺失、处理问题能力弱,这些孩子敏感、自卑、多疑,再加上缺少父母的关心指导,他们的心理以及行为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如果这些留守儿童的抗逆力较弱,就难以在逆境中保持健康的心态,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性发展。因此,本文运用抗逆力理论,参考Hunter的抗逆力层次模型,通过对案例的对比与归纳分析,从微观到宏观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来自个人、家庭、学校、朋辈群体的保护因素和风险因素,认为提升和强化留守儿童抗逆力的保护因素是有效抵制风险因素和培养留守儿童抗逆力的关键,一是从内部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效能感,二是从外部强化留守儿童的保护因素。
关键词:留守儿童;抗逆力;保护因素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ed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China, more and more rural labor forces are transferred to the city, leaving a large number of "left behind children" group. In most of the group of left behind children, the departure of parents and the long-term care of the different groups of children lead to poor guardianship, lack of family education and weak ability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 of the left behind children. These children are sensitive, inferiority and suspicious, coupled with lack of parental guidance. Their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may come out. A serious problem. If these left behind children are less resilient, it will be difficult to maintain a healthy mentality in adversity, which will inevitably affect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is paper uses the theory of resistance against stress, referring to the Hunter's model of resistance to the stress level, an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d induction of the case, from microanalysis to macro analysis of the protection and risk factors of the children of the rural left behind children from individual, family, school and peer group.This article holds that the key to improve and strengthen the resistance of the left behind children is to effectively resist the risk factors and to cultivate the resistance of the left behind children. One is to improve the self-efficacy of the left behind children, and to cultivate the self-confidence, self consciousness and self-control ability of the left behind children. The two is to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factors of left behind children from outside, such as family, school, community and so on, and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growth.
Key Words: Children left behind; resistance; protection factors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2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2.1 国外留守儿童抗逆力的研究 3
2.2 国内留守儿童抗逆力的研究 3
第3章研究理论分析 5
3. 1 抗逆力理论 5
3. 2 Hunter抗逆力模型 5
第4章 留守儿童抗逆力保护因素分析 7
4. 1 研究方法 7
4.1.1 文献研究 7
4.1.2 个案研究 7
4. 2 研究对象 7
表1 受访者基本情况 8
4. 3 案例抗逆力水平状况 8
表2 受访者抗逆力现状 9
4. 4 案例对比分析 9
第5章 总结与反思 13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第1章 绪论
在树上钉钉子,然后将其拔下来,会留下一个个创伤小孔,随着年岁的增长,有的树木会渐渐愈合愈发粗壮,有的树木则始终都留着曾经的创伤。生命的奇迹就像是被石头压在地下的小草,随着年岁的增长会迸发出无与伦比的光辉。
1.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和城镇化催生了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为追求经济上的发展,处于农村的青年劳动力大部分都开始往外流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出现我我国历史上特有的民工潮现象。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也给我国农村的教育、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各个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与新时期我国户籍制度政策上的变化使得我国农村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数量处于增长的态势,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农民工数量总计达到2.8亿人。由此可知我国农民工数量规模处于绝对庞大的局面,大量的农民工离开农村的同时也留下了数量庞大留守儿童群体,因为各种各样条件的限制和原因,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时候,不得不留下自己的孩子在农村,因此而产生的留守儿童。据全国妇联于2014年发布的关于留守儿童的数据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达到6102.55万,由此可知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的庞大。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各种原因,农村留守儿童在我国是一个特殊而又庞大的群体,而且不容忽视,如果不能认真对待留守儿童群体,重视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处理,保障留守儿童的发展权利,那么在未来留守儿童极有可能发展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峻问题。
自留守儿童概念提出以来,留守儿童被“问题化”的倾向比较突出。在大多数留守儿童群体中,父母的离开和长期处于隔辈群体的照顾中,导致留守儿童的在留守生活之中的困境,这些留守儿童在面临逆境的时候,有没有足够保护因素的支持,在成长的过程之中难免会在心理和行为上产生一些不好的问题。如果这些留守儿童的抗逆力较弱,面对“留守”的困境难以适应,在逆境没有健康的心态,面对挫折和困难事件得不到较好的解决,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性发展。因此,对培养留守儿童抗逆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然而,笔者曾于学校展开的精准扶贫项目中深入农村实习,主要考察当地儿童的现实状况,这其中绝大部分为留守儿童。在深入访谈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虽然在留守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一些因为“留守”而带来的逆境状况。但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在面临逆境时的表现并不像“问题取向”的观点认为的留守儿童都是有问题的、落后的、存在心理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问题,他们之中的大多数孩子同样向其他同龄人一样表现出这个年龄该有的天真浪漫、乖巧懂事,而且在家庭、学校中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
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些表现出良好的适应的个体进行抗逆力理论的解释,对比同样身处逆境而表现适应性较差的个体,力图从适应性良好和较差的对比中寻找到抗逆力培养的理论和实际路径。
1.2 研究意义
留守儿童作为我国农村社会中的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了解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观察,增强农村留守儿童自身的抗逆力水平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1.2.1 理论意义
从理论层面来看, 结合有关留守儿童抗逆力的研究理论,研究者认为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培养和提高留守儿童的抗逆力水平,能够有效的帮助留守儿童面对和处理留守儿童困境之中出现的相应问题,不至于在社会化的过程之中出现心理和行为的偏差。同时在提高留守儿童抗逆力水平的过程中也有利于丰富和发展相应在研究留守儿童问题方面的理论。研究留守儿童的抗逆力现状,解释抗逆力对留守儿童的影响,能够丰富已有的留守儿童关于抗逆力理论和研究。
1.2.2 现实意义
从现实层面看,通过对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客观因素探讨和研究,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在培养其抗逆力过程出现的问题与不足,更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同时,研究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到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状况,促进社会各界关注他们,为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抗逆力提供更多有利的条件,从增强留守儿童抗逆力个人、家庭、学校、社区以及朋辈群体的保护因素出发,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更加有效地增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抗逆力,让留守儿童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和全面发展。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留守儿童抗逆力的研究
抗逆力(Resilience)也称心理弹性,是个在面对困难的环境是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协调和适应的能力。留守儿童的抗逆力即留守儿童个体在留守的过程中面临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适应性和心理弹性。保护因素和风险因素是研究留守儿童抗逆力的两个核心概念。国内外对于留守儿童抗逆力的研究各有侧重,下面是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
关于抗逆力在留守儿童问题中的运用,国外学者主要从能力说、过程说、结果说等进行划分。Werner(1992)认为抗逆力是个体能够克服逆境,积极适应的内在品质和特有能力[1]。Garmezy(1985)、Rutter(1987)等学者认为抗逆力体现在个人与环境互动,良好适应的过程中[2][3]。Masten(2006)比较重视结果,认为在经历困境后,个体只要适应良好这样的积极结果就具有抗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