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邺区黄山路交通信号线控设计文献综述
2020-04-13 13:17:45
在近百年的发展中,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经历了手动到自动从固定配时到灵活配时、从无感应控制到有感应控制、从单点控制到干线控制、从区域控制到网络控制的长远过程。交通控制研究的发展旨在解决人类交通因需求的增多而日益繁重带来的问题,而它局限于道路建设的不足和交通工具的快速增长。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使更多的车辆安全高效地利用有限的道路资源,避免因无序和抢行等无控制原因造成的不必要阻塞、甚至瘫痪。另外,针对整个交通线路车辆的多少,实时调整和转移多条线路的分流也十分必要。
早在1850年,城市交叉口处一直增长的交通流就引发了人们对安全和拥堵的关注。世界上第一台交通自动信号灯的诞生,拉开了城市交通控制的序幕,1868年,英国工程师纳伊特在伦敦威斯特敏斯特街口安装了一台红绿两色的煤气照明灯,用来控制交叉路口马车行,但一次煤气爆炸事故致使这种交通信号灯几乎销声匿迹了近半个世纪。1914年及稍晚一些时候,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才重新出现了交通信号灯,它们采用电力驱动,与现在意义上的信号灯己经相差无几。1926年英国人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这是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当前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最具代表性却有实施的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有英国的TRANSYT与SCOOTS交通控制系统和澳大利亚的SCATS系统。最近几年,国外仍偏向于引进自适应理论来对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进行研制,特别是美国有十几个大学或研制机构正在研制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具有代表性的有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研制的RHODES。
我国交通领域的发展起步较晚,基本是从新中国建国之后,随着各方面的条件的成熟以及社会发展的要求,才建立及健全交通控制系统的,主要引用国外的交通控制系统。
早期的交通信号灯使用”固定配时”方式实行自动控制,这种方式对于早期交通量不大的情况起一定的作用。到目前为止,定时信号的配时方法在国际上主要有英国的WEBSTER法,澳大利亚ARRB法及美国HCM法等。我国有停车线法和冲突点法等方法。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定时信号的配时方法也在进一步的改进。本设计采用的方法以英国的WEBSTER法为主,对交叉口的信号配时进行优化设计。
城市交通信息系统必将在今后真正的高度信息通信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交通信息系统也必将在实现高效舒适的交通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城市交通信息系统未来的实施,必将在居民出行、事故和灾害救援以及货物流通等方面带来更大的便利,同时,在交通管理方面更加有的放矢、标本兼治,在减少交通出行、降低交通量、减少阻塞、减轻污染、提高服务水平等增加社会和经济效益方面也将起到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