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工商管理 > 正文

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条件、发展规律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3 15:32:3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研究述评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新兴的热门产业,由于其形成的特殊背景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亚太总裁协会近年来2次召开了世界新兴产业大会,并定期发布《世界新兴产业发展报告》,足见其重视程度。与此同时,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极其发展规律的探讨也不曾停止。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国内外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条件及发展规律的研究

甄子健(2011)研究了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认为其发展的基础就是科技创新[1]。同时,甄子健(2011)还指出:以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以及电池、电机、电控关键零部件技术为主体的”三纵三横”电动汽车研究布局,完成了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前期技术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重点突破整车集成技术、动力系统平台技术以及关键零部件技术,全产业链范围内掌握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实现了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初步产业化和规模化示范[2][3]。

任何产业的形成和出现都有其外在需求与形成条件,如果没有对某种产品的服务与需求,这样的组织就不可能存在。贾建峰、荆浩(2011)根据沈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总结了几点该产业的形成条件。(1)市场需求的拉动力。市场通过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拉动作用。一方面优化技术创新资源的配置。另一方面,市场的利益机制能刺激企业发展。(2)科技创新推动力。科技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的根本动因和最有力的推动力。(3)产业政策促进力。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的过程中,政府的产业政策具有明显的导向和促进作用。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可以有目的的发展某些产业,保护新兴产业,确定产业发展的重点。(4)资源优势支撑力[4]。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科学技术是发展的根本,但是如果没有资源去开发利用,将其转化有价值、能满足人们需求的商品服务,也就没什么意义。

刘堃、韩立民(2012)认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极大提高了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与广度,另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传统海洋产业的升级改造,将成为我国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5]。近年来,向海洋进军兴起热潮,辽宁沿海经济带、天津滨海新区、山东蓝色半岛经济区、江苏沿海地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珠海横琴岛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等相继纳入国家战略,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是借助这一机遇,迅速兴起发展起来。

战略性新兴产业虽然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产业,尚处于萌芽阶段,发展规律难于摸寻。但规律有其普遍性,根据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规律,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条件,依然能总结出一定的经验。产业增长理论中,区域分工理论认为从区域分工的角度确定城市产业发展定位是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以高科技为主的产业,再较发达的地区发展也较快。亚当斯密(2003)在《富国论》中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产品或不同产业生产上拥有优势。对相同产业来说,各国存在生产成本的差异,贸易可以促使各国按生产成本最低原则安排生产,从而打到贸易获利的目的[6]。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高新科技产业,在发达国家的发展肯定要比在发展中国家要快得多。

国内学者王新新(2011)提出:新兴产业具有创新性、高风险性、高投入性、高回报性、时间变化性、地域差别性等共同特征,因而再发展上,也有可以借鉴的地方。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未来想要有良好的发展,必须要体现以下准则:(1)赶超战略准则;(2)市场需求准则;(3)科技创新准则;(4)产业关联准则;(5)聚集人才准则;(6)资源环境准则;(7)国际视野准则[7][8]。另外,王新欣分析了我国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首先需要确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形成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力量。做到与传统产业相结合,突出发展重点,做到当前与久远的结合[9]。从国际范围看,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处于成长的幼稚阶段,技术尚未成熟。中国同发达国家间的技术差距并不大,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创新、国际研发实现跨越式发展。这需要更明确的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明确重点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张少春(2011)根据国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情况,总结了其发展规律。他认为自金融危机以来,全国各地区普遍重视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已经具备一定基础,并且呈快速发展趋势,但同时也面临着问题和挑战。首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认识不够清晰,其次,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与国际领先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缺少具有自主产权的关键技术,同时,与现阶段市场和政策环境不适应,实在是任重而道远[1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