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土木建筑类 > 工程管理 > 正文

基于PPP模式的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风险评价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4 15:04:50  

1.目的及意义

1.1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不断推进,城市建筑密度不断加大,使得建筑垃圾成为城市化的短板。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数量巨大,达到3亿吨之多,约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建筑垃圾种类繁多,而且我国建筑垃圾处理技术不够成熟,常见的处理方式有填埋技术和回填技术,少量建筑垃圾得到了资源化利用,在填埋过程中多数垃圾未经过处理,而是采取简单的掩埋方式,随着建筑垃圾总量的不断提升(已破十亿吨),这种垃圾处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城市经济发展要求,而且还给我国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人民的生活健康。2008年“5.12”大地震之后,就成都市而言就出现了大量建筑垃圾,2013上半年1~6月成都市行政区域内核准开工建设项目比上年同期增加96个,垃圾处理路径基本为非法倾倒焚烧等,在建筑用胶、油漆、涂料等建筑垃圾中,存在一系列重金属元素和大量高分子聚合物,要通过生物方法降解难度极大,不仅会对空气造成污染,还会给人体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2015年12月,由于渣土和建筑垃圾垮塌引致的深圳滑坡事件,造成了重大的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为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敲响了警钟。

因此在现实问题的驱动下,如何解决建筑垃圾日益增多且处理方式不规范而带来的各种生态以及人民生命安全是当下研究人员的研究重点。于是有学者提出在技术条件不断改善与革新的前提下,建筑垃圾的角色与属性要发生重大转变,即从“垃圾”转变为“城市矿产”,成为自然资源约束与环境质量控制背景下城市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即提出“建筑垃圾资源化”新概念。然而,由于建筑垃圾管理属于环境保护类型的公共项目或公共服务,如果政府单方面投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由于项目投资回收期较长,使地方政府投资项目资产负债率提高,每年需要负担庞大的财务费用,融资结构不均衡,融资风险较大;如果由私人部门单方面建设,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由于项目利润偏低,愿意投资的私人单位少,整个行业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2014年下半年,国务院、财政部和发改委等下发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财金[2014]113号)和《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发改投资[2014]2724号)、《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发改委第25号令)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PPP模式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英文“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缩写,其含义是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通常模式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使用“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随着有陆续学者提出将PPP模式应用于建筑垃圾项目,开始有了一批实践项目如2015年海安县城市建筑垃圾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工程PPP项目进行招标,确定了中标的私人部门,主要服务对象为县城主城区范围内产生的建筑装潢垃圾。然而风险对于任何一个项目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如何进行风险的识别评估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为基于PPP模式的项目的管理者提供新思路和决策支持,明确风险来源以及对项目的影响程度,以期当风险发生时,可以提前预测到或者可以及时采取风险应对策略避免项目的亏损或者失败,为项目的成功实施奠定基础,为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献出一份力量,也为国内目前不成熟的PPP模式添加宝贵经验,逐步走向成熟阶段。

1.2国内研究现状

这两年,“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新概念迅速兴起引起了国内很多的学者对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极大关注,对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研究随着实际应用而不断深入,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2)转变垃圾资源化利益相关者的“个体利润最大化”理念,调整利益相关者的依存关系,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3)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风险分担机制、风险分配原则及相应的风险分配框架;(4)建筑垃圾资源化中PPP的运营模式的选择;(5)三维分析构架的构建:建筑垃圾资源化政策工具维度、建筑垃圾资源化全过程维度、时间维度的综合分析;(6)通过物质流分析建筑垃圾去向和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7)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链关键节点分析,使原有的“资源—产品—垃圾”的生产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经济模式;(8)通过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产品销售环节博弈分析来促进建筑垃圾的产业化,梳理出推动系统演化的主要驱动力。(9)建筑垃圾的成本效益分析采用分级处理来降低垃圾处理成本。(10)通过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系统反馈基模分析,反映系统之间各要素、变量、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明确主要目标责任进而给出管理对策。

1.3国外研究现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