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4 16:01:08
研究目的:
通过分析污染企业、政府和银行间的博弈关系,找出博弈的最优策略。并从最优策略出发,分析能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积极因素和相应措施。
研究意义:
绿色金融发展的必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涉及到环境保护、企业结构优化等等。在全球生态遭受破坏的今天,人们应将视线更多地转移到可持续发展上。推进绿色金融的发展,能使银行有更健全的产品体系和明确严格的资金借贷要求,能推进金融部门的改革创新,促使污染企业降低排放污染物、优化产能结构,这些对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通过对绿色金融发展主体间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找到有利于绿色金融发展的因素,从而寻求策略推进绿色金融的发展。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刚开始研究绿色金融时,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绿色金融进行了界定分析。从国外研究情况来看,国外最早出现的是“环境金融”这一概念,Jose Salazar (1998)认为,环境金融是金融业为迎合环保产业的融资需求而进行的金融创新。后来国外学者围绕绿色信贷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成效开展了丰富的研究;Sonia 等(2002) 认为环境金融是一种旨在规避环境风险、促进环境保护的融资行为;Scholtens B(2007)分析了赤道原则在银行策略方面的作用,他进一步认为,环境金融是在环境变迁的严峻形势下,金融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创新手段,主要借助最优金融工程,规制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运作过程,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等问题,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而我国学者近十年才对绿色信贷制度加以关注并进行相关研究,邓常春 (2008) 认为绿色金融是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催生出的金融领域的改革创新,以期有效促进环境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阎庆民(2010) 进一步提出,由于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平台,因此亟须对现有金融服务体系进行适应性改革,以支持经济发展模式的低碳化变革。在意识到绿色金融发展宏观层面与我国政府及银行的相关性后,曹红军(2010)、罗四维、王朝弟(2012)将博弈论引入绿色信贷行为的分析中,这些研究都认为只有对相关利益者(企业、政府、银行、消费者)中任两者间的博弈进行全面分析,才能较好地找到绿色交易失效的关键因素,提出较好的对策。
{title}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研究基本内容:
绿色金融也被称为环境金融或可持续性金融。绿色金融给予了金融业未来发展的新方向,是金融领域的创新与变革。论文将先从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背景出发,浅析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分析绿色金融发展主体企业、银行和政府所扮演角色和决策行为,建立包含三者的博弈模型,通过博弈过程及求解分析,得到各主体最优策略。最后从各主体出发,结合我国现今政府、银行和企业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发展现状,寻求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解决对策。
研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