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文学教育类 > 汉语国际教育 > 正文

当代残疾人题材电影叙事的价值取向文献综述

 2020-04-14 16:17:31  

1.目的及意义
当代电影的题材众多,内容十分丰富,以残疾人为题材的当代电影是其中之一。与现实中所处的边缘位置不同,残疾人在影视作品中是一个颇受关注的焦点。长期以来,电影深受影迷和研究界的喜爱和关注。但是笔者在对电影相关的作品和研究成果的关注后发现,对残疾人题材的电影相关研究重点,多集中于残疾人题材影片创作模式和风格、由电影比较分析中外对待残疾人的态度、残疾人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等。比如: 一部分集中于对残疾人题材电影创作发展历程变化的研究,比如景银辉的《残疾人题材影片创作的模式化突破与固化——从《海洋天堂》《星星的孩子》到《喜禾》》,根据反应自闭症人群生存境况的影片,分析残疾人题材创作的模式化突破和固化。王蔚的《从固化到升华——华莱坞体育电影中残疾运动员的身体政治》,通过分析研究认为:身体政治是身体和权力的博弈,残疾运动员的身体政治经历了从固化的“镜中我”身体、强化的生产性身体到升华的本真性身体的成长之路,认为华莱坞体育电影中对残疾身体的诠释不可简化为理性向度的身体生产,更要关注其情感向度的自我认同。文娟的《残疾题材电影的特质与发展》,以80年代和90年代的残疾人电影对比,分析某种电影题材受到青睐不只是简单的题材重复问题,可以由此窥见隐藏在背后的大众文化需求。景银辉的《二十年来中国电影关于残障人的叙事实践——以《启明星》《漂亮妈妈》《无声的河》《海洋天堂》等作品为例》,近20年来,中国电影出现了相当一部分走入残障人内心世界,以反映残障人生活状态为题材,以残障人为主人公或主要配角的影片,其叙事模式基本采用了“单亲家庭 残障孩子”的苦难模式或“身残志坚,终成大事”的励志模式。而对于当代残疾人题材电影叙事的价值取向这一研究,虽然有不少论者偶尔提及,却缺乏全面综合的眼光和专门深入的角度。因此,本文选择了这一较有学术价值的课题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分析当代残疾人题材电影叙事主题的演变历程,叙事的价值维度,叙事视角与价值取向的关系以及价值取向转换的意义。{title}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

基本内容:

一、当代残疾人题材电影研究的文献综述

通过阅读与当代残疾人题材电影相关的研究文献,分析其研究思路,研究目的和研究成果,总结文献的主要内容,对比不同年代的残疾人题材电影研究,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并与本文的价值取向研究做比较,表明本文选取的研究角度的价值性。

二、当代残疾人题材电影叙事主题及其演变

残疾人题材电影数量多,不同年代的电影表现手法,表现的主题也有所不同。叙事主题不是单纯的以编剧或导演的个人兴趣爱好来决定的,它与当时所处的背景,即时代的大环境有密切关系。通过分析不同年代的电影叙事主题及其演变,可以剖析其背后的时代文化特色及主旋律。

三、当代残疾人题材电影叙事的价值维度

孤立来看的话,当代残疾人题材电影叙事表现出来的价值维度不尽相同,每一部电影讲述了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故事,但是整体来看,它们所讲的故事有一定的相似性,比如采用“单亲家庭 残疾孩子”的模式,展现社会、家庭、教育等等方面的价值维度。通过对比整合分析,对当代残疾人电影做一个分类,帮助我们更好的分析其体现的价值倾向。

四、当代残疾人题材电影叙事视角与价值取向的关系

当代残疾人题材电影叙事视角大致可分为健全人和残疾人两大类。分析不同叙事视角和残疾人题材电影价值取向的关系,比如《海洋天堂》里健全人父亲视角下的残疾孩子的归属问题,《网络妈妈》中残疾人刘学萍视角中的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等等。不同视角下能反映出来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对二者关系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电影选取这类价值取向的原因。

五、当代残疾人题材电影叙事价值取向转换的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