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站公共空间的娱乐性交互装置设计文献综述
2020-04-14 20:01:3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公共地下轨道交通迅速扩张。地铁站内的互动装置设计作为地铁空间的一部分,对乘客的乘车体验有很大的影响。地铁站包含各个年龄段和不同出行目的的用户,很多地铁站基础设施完善但乘客体验仍然不足,人们对地铁站公共空间的普遍印象仍然停留在压抑、焦虑、冷漠的负面评价。此外,城市生活节奏快速,不管是上下班还是休闲娱乐,公共场合的陌生人之间往往是忽视冷漠缺乏互动的,显然缺乏社会凝聚力容易引发一系列后果。
交互装置设计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作品,更能激发人们参与作品,开始人们之间的互动。本设计试图通过娱乐性的趣味方式,激励路人与互动装置作品的互动,提升地铁站环境,增强社会公共空间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协助缓解并改善人们的负面现状,以此来营造一种更加具有归属感和凝聚力的社会氛围。
目前,公共空间交互装置设计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繁多,很多国内外设计团体关注该领域,并有许多优秀作品逐渐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国外相关案例有,如地铁站公共空间娱乐性互动的经典案例,大众公司在斯德哥尔摩制作的地铁站音乐楼梯,作品不但增强地铁空间的吸引力,还鼓励受众用楼梯代替电梯,同时具有很好的广告效果;以及许多公共空间互动案例,如丹麦工作室BIG在时代广场制作的跳动爱心“BIG NYC”、Red Paper Heart工作室在Deloitte大学完成的公众“表达墙”,这些作品在设计上倾向于娱乐性中自我表达的乐趣,因此在娱乐性的发掘上仍有设计机会。
同时,国内也有许多团队关注到公共互动装置设计,涌现出一些优秀案例。例如上海地铁汉中路站“魔法门”“蝴蝶魔法森林”艺术作品、北京地铁8号线互动作品《北京·记忆》、台湾101地铁站系列“迎接的笑脸”“身体之书”“给台湾人的书”等知名作品。这些作品侧重于影像媒介和网络媒介的表现,显然国内在运用不同媒介通过互动艺术改善地铁站空间还有很多设计空间。
通过分析国内外的公共空间交互装置设计研究状况,本文深入研究地铁空间和人(乘客)的生理、心理需求,结合软硬件互动技术,开展了地铁站公共空间的娱乐性互动装置设计,以期为该选题和相关领域,提供一些参考和新思路。
{title}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
设计的基本内容分为理论分析、实践实例与总结(如图1所示)。
在理论整理部分,通过对文献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理解公共空间互动装置设计方法,了解公共地铁站空间现状与公共空间互动装置技术现状,最后分析如何使其实现更好的实现娱乐性的介入。
在设计实践中,结合对目标人群的分析,得到需求分析结果;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原型并进行测试改进,过程中关注如何将技术付诸于可视且互动流畅的装置设计实践。最后总结设计中出现的难点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