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金融大厦基坑支护设计(10.0米)开题报告
2020-04-14 21:36:2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背景综述
目前,高层建筑发展迅速,深基坑工程也越来越多。由于深基坑工程本身是一种多学科多专业的系统工程,实施时存在着较多风险,稍有不慎就会酿成重大事故。因此,深基坑工程也越来越被重视。
从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尤其是近些年以来大量的工程实践,我国的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得到很大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目前由于深基坑的增多,支护技术发展很快,多采用钻孔灌注桩,地下连续墙,深层搅拌水泥土墙、加筋水泥土墙和土钉墙等,计算理论相比较于从前都有很大的改进。支撑方式有传统的钢柱(或者型钢)和混凝土支撑,亦有在坑外采用土锚拉固。内部支撑形式也有多种,有对撑,角撑,桁架式边撑等。在地下连续墙用于深基坑支护的方面,还推广了”两墙合一”和逆作法施工技术,能有效的降低支护结构的费用和缩短工期。
1.1深基坑支护的目的与要求
(1)确保支护结构能起挡土作用,基坑边坡保持稳定;
(2)确保相邻的建(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的安全,不因土体的变形、沉陷、坍塌受到危害;
(3)通过排水降水等措施,确保基础施工在地下水位以上进行。
(4)在支护结构设计中首先要考虑周边环境的保护,其次要满足本工程地下结构施工的要求,再则应尽可能降低造价、便于施工。
1.2基坑支护的原则与依据
(1)基坑支护的原则: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施工便利和工期保证。
(2)基坑支护的依据:规范;岩土工程规范;基坑支护工程勘察报告;基坑支护
(3)结构设计资料;周边环境;基坑的深度。
1.3 深基坑主要支挡方法、技术类型
基坑工程中采用的围护墙、支撑(或土层锚杆)、围檩、防渗帷幕等结构体系总称为支护结构。
挡土系统:常用的有钢板桩、钢筋混凝土板桩、深层水泥搅拌桩、钻孔灌注桩、地下连续墙。其功能是形成支护排桩或支护挡土墙阻挡坑外土压力。
挡水系统:常用的有深层水泥搅拌桩、旋喷桩、压密注浆、地下连续墙、锁口钢板桩。其功能是阻挡抗外渗水。
支撑系统:常用的有钢管与型钢内支撑、钢筋混凝土内支撑、钢与钢筋混土组合支撑。其功能是支承围护结构侧力与限制围护结构位移。
目前经常采用的主要基坑支护类型有:
(1)放坡开挖:它使用于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三级,基坑较浅,周围无紧邻的重要建筑及地下管线,地基土质较好。放坡只要求稳定,位移控制无严格要求,价钱最便宜,但回填土方较大,当地下水位高于坡脚时,应采取降水措施。放坡可以独立或与其他支护结构结合使用。
采用放坡开挖时,应该考虑到边坡稳定性,边坡稳定验算方法有极限平横法、极限分析法和有限元法。在工程实践中,稳定性分析较多采用极限平衡法,将土坡稳定问题视作平面应变问题。极限平衡法修定边坡的失稳是土体内部产生某一滑裂面,根据滑动土体的静力平衡条件和摩尔#8212;库仑破坏准则计算滑动土体沿滑裂面滑动的可能性,即安全系数的大小,然后采用同样的方法选取多个可能的滑裂面,分别计算相应的稳定安全系数。安全系数最低的滑裂面即可能性最大的滑裂面,为稳定性设计控制滑裂面,取最危险滑裂面的安全系数K≥1.35~1.5。常用的方法有圆弧滑动法和条分法。
(2)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它是利用水泥、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深层搅拌机械,将软土和固化剂(浆液或粉体)强制搅拌,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桩体。一般用于开挖深度不超过6m 的基坑,适合于软土地区,环境保护要求不高,施工低噪声、低振动,结构止水性较好,造价经济,但围护较宽,一般取基坑开挖深度的0.7~0.8 倍。
深层搅拌法最适宜于各种成因的饱和软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粘土和质粘土等,加固深度从数米至30~40m。一般认为含有高岭石、多水高岭石与蒙脱石等粘土矿物的软土加固效果较好;含有伊利石、氯化物等粘性土以及有机质含量高、酸碱度(pH)较低的粘性土的加固效果较差。当地表杂填土层为厚度大于100mm 的石块时,一般不宜使用搅拌桩。
搅拌桩的平面布置可视地质条件和基坑围护要求,结合施工设备条件,分别选用桩式、块式、壁式、格栅式或拱式,它在深度方向可采取长短结合形式。搅拌桩是一种具有一定刚性的脆性材料所构成,其抗拉强度比抗压强度小得多,在工程中要充分利用抗压强度高的特点,”重力坝”式挡墙就是利用结构本身自重和抗压不抗拉的一种结构形式。
水泥土围护结构的计算包括抗倾覆、抗滑动验算、整体稳定、抗渗计算及墙体应力计算。
(3)钢板桩:用槽钢正反扣搭接而组成,或用U 型、H 型和Z 型截面的锁口钢板桩。用打入法打入土中,相互连接形成钢板桩墙,既用于挡土又用于挡水。钢板桩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在完成支挡任务后,可以回收重复利用;于多道钢支撑结合,可适合软土地区的较深基坑,施工方便,工期短。钢板桩的施工可能会引起相邻地基的变形和产生噪声振动,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大,因此在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很大的地区,其使用常常会受到限制。而且钢板桩本身柔性较大,如支撑或锚拉系统设置不当,其变形会很大,所以当基坑支护深度大于7m时,不宜采用。同时由于钢板桩在地下室施工结束后需要拔出,因此应考虑拔出时对周围地基土和地表土的影响。
钢板桩支护结构,有永久性结构和临时性结构两类。永久性结构在海港码头中应用较多,如:码头岸墙,护墙等;临时性结构多用于高层建筑的深基础。
(4)排桩支护:排桩支护是指柱列式间隔布置钢筋混凝土挖孔、钻(冲)孔灌注桩作为主要挡土结构的一种支护形式。柱列式间隔布置包括桩与桩之间有一定净距的疏布置形式和桩与桩相切的密排布置形式。柱列式灌注桩作为挡土围护结构有很好的刚度,但各桩之间的联系差必须在桩顶浇注较大截面的钢筋混凝土帽梁加以可靠联接。为了防止地下水并夹带土体颗粒从桩间孔隙流入(渗入)坑内,应同时在桩间或桩背采用高压注浆,设置深层搅拌桩、旋喷桩等措施,或在桩后专门构筑防水帷幕。
灌注桩施工简便,可用机械钻(冲)孔或人工挖孔,施工中不需要大型机械,且无打入桩的噪声、振动和挤压周围土体带来的危害,成本较地下连续墙低。同时,灌注桩围护结构在建筑主体结构外墙设计时也可视为外墙中的一部分参与受力(承受侧压),这时在桩与主体之间通常不设拉结筋,并用防水层隔开。
排桩支护可分为悬臂式和支锚式,而支锚式又分单点支锚和多点支锚。大多数情况下,悬臂式柱列桩适用于三级基坑,支锚式柱列桩适合于一、二级基坑工程。一般来说,当基坑深h=8m~14m,周围环境要求不十分严格时,多考虑采用排桩支护。柱列式灌注桩的工作比较可靠,但要重视帽梁的整体拉结作用,在基坑边角处,帽梁应连续交圈。当要求灌注桩围护结构起到抗水防渗作用时,必须做好桩间和桩背的深层防水搅拌桩或旋喷桩。当周围环境保护要求严格时,为减少排桩的变形,在软土地区有时对基坑底沿灌注桩周边或部分区域,用水泥搅拌桩或注浆进行被动区加固,以提高被动区的抗力,减少支护结构的变形。
悬臂式排桩围护在坑底以上外侧主动土压力作用下,桩将向基坑内侧倾移,而下部则反方向变位,可根据静力平衡条件计算桩的入土深度和内力。通常用静力平衡法和布鲁姆(Blum)法。
单支点排桩围护是顶端支撑的围护结构,由于顶端有支撑而不致移动而形成一铰接的简支点。通常用图解分析法(弹性线法)和等值梁法。
多支点排桩围护,为了减少支护桩的弯矩可以设置多层支撑。支撑层数及位置要根据土质、坑深、桩径、支撑结构的材料强度,以及施工要求等因素拟定。目前对多支撑围护结构的计算方法一般有等值梁法(连续梁法);支撑荷载的1/2 分担法;逐层开挖支撑力不变法;有限元法等。
(5)土钉墙支护:它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将较密排列的细长杆件土钉置于原位土体中,并在坡面上喷射钢筋网混凝土面层,通常土钉、土体和喷射混凝土面层的共同工作,形成复合土体。土钉墙支护充分利用土层介质的自承力,形成自稳结构,承担较小的变形压力,土钉承受主要压力,喷射混凝土面层调节表明应力分布,体现整体作用;同时,由于土钉排列较密,通过高压注浆扩散后使土
体性能提高。土钉墙施工快捷简便,经济可靠,土钉墙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或人工降水后的粘性土、粉土、杂填土及非松散砂土和卵石土等。
土钉墙支护设计应满足规范的强度、稳定性、变形和耐久性等要求。土钉墙支护的土钉设计和稳定性计算采用总安全系数法。其中以荷载和材料性能的标准值作为计算值,并根据此确定土压力。层面设计计算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结构极限状态计算方法,此时作用于层面的土压力乘以分项系数1.2 后作为计算值。
(6)复合型土钉墙支护:它是以水泥土搅拌桩等超前支护组成防渗帷幕,解决土体的自立性、隔水性及喷射面层与土体的粘结问题。对于淤泥质土、饱和软土,应采用复合型土钉墙支护。
复合土钉墙支护设计包括:土钉设计;稳定分析;层面设计;防渗设计。
(7)劲性水泥土搅拌连续墙(SMW工法):它是以水泥土搅拌桩法为基础,在水泥土搅拌桩中插入型钢或其它芯材料形成的同时具有承力和防渗两种功能的支护形式。凡是适合应用水泥土搅拌桩的场合都可以使用SMW 工法,特别是适合于以粘土和粉性土为主的软土地区。
SMW 工法具有占用场地小、施工速度快、环境污染小,无废弃泥浆、施工方法简单、造价低等优点。
SMW 工法适宜的基坑深度与施工机械有关,国内目前一般以基坑开挖深度6~10m,国外尤其是日本由于施工钻孔机械先进,基坑深度达到20m 以上时也采用SMW 工法,取得较好的环境和经济效果,它极有可能逐步代替钻孔灌注桩围护,在某些工程中有可能代替地下连续墙。
劲性水泥土搅拌桩是在水泥土搅拌桩中插入受拉材料构成的,常插入H 型钢。通常认为:水土侧压力全部由型钢单独承担,水泥土桩的作用在于抗渗止水。SMW 挂墙内力计算模式与壁式地下连续墙类似。
(8)地下连续墙:它是利用特制的成槽机械在泥浆(又称稳定浆)护壁的情况下进行开挖,形成一定槽段长度的沟槽;再将地面上制作好的钢筋笼放入槽段内,采用导管法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筑,完成一个单元的墙段,各墙段之间的特定的接头方式相互联结,形成一道连续的地下钢筋混凝土墙。
地下连续墙具有墙体刚度大、整体性好,因而结构和地基变形都较小,既可用于超深围护结构,也可用于主体结构;适用于各种地层;可以减少工程施工时对环境的影响;可进行逆筑法施工。逆筑法施工一般用在城市建筑高层时,周围施工环境比较恶劣,场地四周邻近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不能因任何施工原因而遭到破坏,为此,在基坑施工时,通过发挥地下结构本身对坑壁产生支护作用的能力(即利用地下结构自身的桩、柱、梁、板作为支撑,同时可省去内部支撑体系),减少支护结构变形,降低造价并缩短工期的有效方法。
但是,地下连续墙施工法也有不足之处:对废泥浆的处理;槽壁坍塌;地下连续墙如作临时挡土结构,则造价高,不够经济。
排桩围护的一般计算方法,包括悬臂式排桩围护、单支点排桩围护、多支点排桩围护的各种计算方法以及杆系有限元法,都适用于地下连续墙的静力计算。同时,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可以计算,如假定支撑轴力、山肩邦男法和弹性法,以及考虑土与结构作用的有限元法。
1.4基坑主要止(降)水方法、技术类型(附表)
在沿海软土地区,一般地下水位都比较高,当地层中有厚层饱和淤泥质土、
粘质粉土、砂质粉土或粉砂等,基坑开挖时,坑内地下水位必然产生大大低于四周,周围的地下水向坑内渗流,产生渗透力。为了防止由此产生的渗流破坏,基坑必须有止(降)水方案。
地下水控制的设计和施工应满足支护结构设计要求应根据场地及周边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并结合基坑支护和基础施工方案综合分析确定,地下水控制方法可分为集水明排、降水、截水、和回灌等型式,单独或组合使用。
1.4.1 降水
工程降水是基坑工程的一个难点。由于土质和地下水位的条件不同,基坑开挖的施工方法大不相同。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基坑时,采用降水的作用是:
(1)截住基坑边坡面及基底的渗水;
(2)增加边坡的稳定性,并防止基坑从边坡或基底的土粒流失;
(3)减少板桩和支撑的压力,减少隧道内的空气压力;
(4)改善基坑和填土的砂土特性;
(5)防止基底的隆起和破坏。
降水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应视工程性质、开挖深度、土质特性及经济等因素进行考虑。在选择和设计基坑降水前,必须由甲方提供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建筑物平面图和立面图,建筑物场地附近房屋平面图等,对于重大工程,设计人员除掌握相应资料外,必须在设计前到工程现场亲自了解,最好能目测各土层的土样,对将来降水工程的布置及其与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降水方法按降水机理不同,可分为明沟排水和井点降水。明沟排水是在基坑的周围,有时在基坑中心,设置排水沟,每隔30~40cm 设一个集水井,使地下水汇流于集水井内,用水泵将水排出基坑外。明沟排水由于其制约条件较多,尚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井点降水的适用条件较广,并经过二十多年来的应用、发展和改进,已形成了多种井点降水的方法。目前常用的井点降水方法有: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深井井点、管井点、辐射井点等。这些有效的降水方法现已被广泛用于各种降水工程中,但由于降低地下水位以后,可能带来一些不良影响,如地面沉降,邻近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安全稳定及残留滞水的处理等。
各类井点的使用范围
明沟排水是在基坑内设置排水明沟或渗渠和集水井,使进入基坑内的地下水沿排水沟渠流入井中,然后用水泵将水抽出基坑外的降水方法。明沟排水一般适用于土层较密实,坑壁较稳定,基坑较浅,降水深度不大,坑底不会产生流砂和管涌等的降水工程。
在地下水位以下施工基坑工程时,通常采用井点(垂直和水平井点)降水法来降低地下水位。垂直井点常沿基坑四周外围布设,水平井点则可穿越基坑四周和底部,井点深度大于要求的降水深度,通过井点抽水或引渗来降低地下水位,实现基坑外的暗降,保证基坑工程的施工。经井点降水后,能有效地截住地下渗流,降低地下水位,克服基坑的流砂和管涌现象,防止边坡和基坑底面的破坏;减少侧土压力,增加挖掘边坡的稳定性,有利于边坡的支护和施工;防止基底隆 起和破坏,加速地基土的固结作用;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及保证施工安全。
1.4.2 止水帷幕
采用防水帷幕,用来阻止或限制地下水渗流到基坑中去。采用防水帷幕后,有时还需要在帷幕内或外面降水。常用的防渗帷幕有以下三种:
(1)水泥土搅拌桩连续搭接的水泥土搅拌桩,是一种最常用的防渗止水结构。水泥土挡墙可以同时起到挡土和止水作用。在钻孔桩排桩挡土时,可以用水泥土搅拌桩止水。
(2)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一般能达到自防渗,不会产生渗漏情况。地下连续墙的防渗薄弱点是墙段间的接头部位,在防渗要求较高时,可在墙段接头处的坑外增设注浆防渗。
(3)水泥和化学灌浆帷幕在透水的土层内,沿基坑喷射水泥化学浆以填充土的孔隙,灌浆孔一个紧靠以形成连续防水帷幕。
1.4.3 降水时的注意事项
在城市中由于深基坑降水,使邻近建筑物下的水位也降低,若其下是软弱土层,则将因水位降低而减少土中地下水的浮托力,从而使软弱土层压缩而沉降,影响邻近建筑物和管线,降水的时候应该注意:(1)井点降水应减缓降水速度,均匀出水;(2)井点应连续运转,尽量避免间歇和反复抽水;(3)降水场地外侧设置挡水帷幕,减小降水影响范围;(4)设置回灌井系统。
采用止水帷幕,将坑外地下水位保持原状,仅在坑内降水。目前,采用钻孔压浆成桩法、地下连续墙、板桩、深层搅拌桩墙等止水结构形式,效果均较好。其入土深度,取决于土层的透水性,要防止出现管涌、流砂等问题。当因降水而危及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时,宜采用截水或回灌方法,截水后,基坑中的水量或水压较大时,宜采用基坑内降水;当基坑底为隔水层且层底作用有承压水时,应进行坑底突涌验算,必要时可采取水平封底隔渗或钻孔减压措施保证坑底土稳定。
1.5 基坑开挖
为了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基坑开挖时的注意事项:
(1)基坑开挖应根据支护结构设计降排水要求确定开挖方案;
(2)基坑边界周围地面应设排水沟且应避免漏水渗水进入;
(3)坑内放坡开挖时应对坡顶坡面坡脚采取降排水措施;
(4)基坑周边严禁超堆荷载;
(5)软土基坑必须分层均衡开挖层高不宜超过1m;
(6)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碰撞支护结构工程桩或扰动基底原状
土;
(7)发生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挖土并应立即查清原因和采取措施方能继
续挖土;
(8)开挖至坑底标高后坑底应及时满封闭并进行基础工程施工;
(9)地下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进行夯实回填土施工。
1.6 基坑工程监测
为正确指导施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应加强施工期
间的监测工作,实施信息化施工,随时预报,及时处理,并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
整施工进度和施工方法。
基坑监测的内容大致有:
(1)围护结构的竖向位移与水平位移;
(2)坑周土体位移
(3)支撑结构轴力
(4)邻近建(构)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网等的变形;
(5)地下水位及孔隙水压力
(6)坑底隆起量
现场测试主要项目及测试方法
监 测 项 目 | 测 试 方 法 |
地表、围护结构及深层土体分层沉降 地表、围护结构及深层土体水平位移 建(构)筑物的沉降及水平位移 建(构)筑物的裂缝开展情况 建(构)筑物的倾斜测量 孔隙水压力 地下水位 支撑轴力及锚固力 围护结构上土压力 | 水准仪及分层沉降标 经纬仪及测斜仪 水准仪及经纬仪 观察及测量 经纬仪 孔压传感器 地下水位观察孔 钢筋应力计或应变仪 土压力计 |
1.7 深基坑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大基坑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随之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一) 基坑工程结构选型不合理
分析众多深基坑支护工程事故发生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基坑工程结构选型不合理,考虑的因素不够全面。基坑支护及撑锚方法较多,为达到同一目的,可以有多种方法,而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有的速度快,有的投资少,有的噪音小等。总体来说,深基坑工程的支护结构大致可以分为桩式和墙式两种。而桩式的支护结构又可以分为连续的板桩结构和分离的排桩结构。板桩结构因为它的特点目前使用较少,而分离的排桩目前大量地运用在无地下水或者允许坑外降水或者设置止水帷幕的工程,墙式支护结构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
(二) 基坑工程结构设计土压力的确定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包括外力(土压力及地基超载)和支护结构内力(弯矩和剪力)、支撑体系的设计计算、基坑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地基承载力、支护结构顶部位移、结构和地面的变形以及软弱土层的局部加固、对相邻建筑的影响等诸方面的计算。近年来,随着岩土力学理论的发展,提出了多种计算理论和方法。目前的支护结构设计中一般都以古典的库仑公式或朗肯公式作为计算土压力的基本公式。土压力大小及分布规律的研究是一项极为复杂的课题,它与支护结构的形式、刚度、土的性状、地下水状况等因素有关。现有库仑和朗肯理论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的空间各向异性,导致使用这些力学指标时的不确定性,而土压力的计算近年来一直在岩土工程界存在着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有二个:一是古典的库伦公式或朗肯公式计算土压力的适用性问题。二是水土压力的分算与合算问题。因此,在设计计算时应全面分析,避免漏项,并应考虑各种不利条件下的情况,土质指标及抗力系数的选用要以理论和当地经验相结合为准,对可能遇到的雨季等自然条件变化,尚应考虑强度降低的可能性。对于基坑通过不同方法加固后的计算指标,可根据实验和当地经验确定。
1.8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改变传统的静态设计观念
对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国内外至今尚没有一种精确的计算方法,我国也没有统一的支护结构设计规范。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仍采用传统的”结构荷载法”,计算结果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有较大差距,既不安全也不经济。国内外岩土工作者对探讨和建立动态设计体系已形成共识,许多学者己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近十几年来,我国在深基坑支护技术上已经积累很多实践经验,收集了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技术数据,已初步摸索出岩土变化支护结构实际受力的规律,为建立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新理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建立变形控制的新的工程设计方法
按变形控制设计中变形控制量应根据基坑周围环境条件因地制宜确定,不是要求基坑围护变形愈小愈好,也不宜简单地规定一个变形允许值,应以基坑变形对周围市政道路、地下管线、建(构)筑物不会产生不良影响,不会影响其正常使用为标准。鉴于此,应建立新的变形控制设计方法,着重研究以下问题:
(1)支护结构变形控制的标准。这是关系支护结构成败的决定性数据,但至今仍未有一个具体标准。
(2)空间应变简化为平面应变。这是如何将开挖过程中的空间效应转化为设计中的平面应变问题。
(3)地面超载的确定及其对支护结构变形的影响。
(三)探讨新型支护结构的计算方法
随着大量高层、超高层建筑以及地下工程的不断涌现,对基坑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随之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导致许多新的支护结构型式相继问世,如:双排桩、土钉、组合拱帷幕、旋喷土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多孔板等。但是,这些支护结构型式的计算模型如何建立、计算简图怎样选取、设计方法如何趋于正确,仍是当前新型支护结构设计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深基坑支护结构正在向着综合性方向发展,即受力结构止水结构相结合、临时支护结构与永久支护结构相结合、基坑开挖方式与支护结构型式相结合。这些结合必然使支护结构受力复杂,因此,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探讨新型支护结构的计算方法。
(四)开展支护结构的试验研究
理论来自于实践,我国至今在深基坑支护结构方面尚未进行系统的试验研究。在支护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积累的技术资料很丰富,但缺少科学的测试数据,无法进行科学分析。一些支护结构工程成功了,也讲不出具体成功之处;一些支护结构工程失败了,也说不清失败的真实原因。因此,开展支护结构的试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和工程现场试验,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寻找解决的问题的最佳途径,为其他工程提供经验和方法,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为深基坑支护结构计算方法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五) 优化深基坑支护结构方案
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不同于上部结构,除地基土类别的不同外,地下水位的高低、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以及周围环境条件等,都直接与支护结构的选型有关。在深基坑工程中,支护结构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支护结构型式选择的合理,就能做到安全可靠、施工顺利、缩短工期,带来可观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反之,一个不合理的方案即使造价很高,也不一定能保证安全。可见,支护结构形式的优化选择是深基坑支护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六)发展信息监测与信息化施工技术
基坑工程力学参数的不确定性及施工过程的不可预见性,使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中难免出现与实际地层条件不符合的情况,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监测信息的反馈来修正设计,指导施工。因此,基坑工程监测是基坑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组织良好的监测能够将施工中各方面信息及时反馈给基坑开挖组织者,根据预测判定施工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的程度,对基坑工程围护体系变形及稳定状态加以评4价,并预测进一步挖土施工后将导致的变形及稳定状态的发展,制定进一步施工策略,实现所谓信息化施工。
参考文献
[1] JGJ120-99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 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 GB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5] GB50202-2002 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2002
[6] GB50009-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7]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02
[8] JGJ 18-2003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9] DB32/J-12-2005 南京地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 2005
[10] GB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1] 其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业及江苏省、市现行的有效设计标准、规范、
规程和标准图集.
[12] 候学渊,刘建航.基坑工程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13] 陈国兴,樊良本,等.基础工程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14] 唐业清.基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15] 徐稀萍 杨永卿,《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福建建筑,2008年第二期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2.1 工程概况
拟建的江苏姜堰农村合作银行金融大厦工程,占地面积13492m2,总建筑面积29100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5700m2,地下建筑面积3400m2。本工程由主楼(包括裙房)和北辅楼构成,其中主楼主体结构20层,结构高81.9米,设一层地下室,地下室在现地面挖深3.40米。主楼(包括裙房)连成一体,不设沉降缝;北辅楼地上主体结构3层,结构高15.6米。主楼(包括裙房)与北辅楼通过连廊相连通,连廊间设90mm宽抗震缝分开,形成独立结构抗震单元。主楼(包括裙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筒体结构体系,框架和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均为二级;北辅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紧靠裙房南侧为一层纯地下室,其上无建筑物,一层纯地下室在现地面挖深4.50米。
拟建金融大厦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与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二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3.1条规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表3.0.1规定,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主楼为甲级、北辅楼为乙级;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表3.1.2规定,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主楼为甲级、北辅楼为乙类。按《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规定,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简称丙类)。
2.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2.1 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位于姜堰市西郊,南临姜堰大道,东侧为上海路。场地内地形平坦,地面绝对高程5.15~6.08米。场地地貌类型属长江冲积平原。
2.2.2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
据勘察揭示,拟建场地表层为人工填土,以下为一般沉积的粉砂、粉土和粉质粘土。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拟建场地土层按其时代、成因、类型、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差异划分为九大工程地质层,十三个亚层,现分述如下:
①杂填土(Q4ml):灰色,松散~稍密,湿~饱和,不均质。由粉质粘土、粉土夹建筑垃圾等组成。局部地段为混凝土及老房屋基础。层厚0.80~2.00米,层顶标高5.15~6.08米。
②粉砂夹粉土(Q4al):灰色,稍密~中密,饱和。粉土灰色,稍密~中密,很湿,呈中~薄层状,单层厚5~10cm。顶板埋深0.70~2.00米,层顶标高4.02~4.68米,层厚7.30~12.60米。
③粉土(Q4al):灰色,稍密~中密,很湿。切面无光泽,韧性低,干强度低,摇振反应迅速。局部夹灰色流塑状淤泥质土~软塑状粉质粘土。顶板埋深8.20~13.50米,层顶标高-7.92~-3.04米,层厚2.80~9.90米。
④粉砂夹粉土(Q4al):灰色,中密,饱和。粉土灰色,中密,很湿,呈薄层状,单层厚5~10cm。顶板埋深18.00~21.80米,层顶标高-16.58~-12.84米,层厚0.60~5.40米。
④-A粉质粘土(Q4al):灰褐色,软塑。切面光滑,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零星分布。顶板埋深20.40~21.80米,层顶标高-16.46~14.99米,层厚0.90~3.10米。
⑤-1粉质粘土(Q3al):黄褐色,可塑,局部硬塑,含有铁锰结核和铁锰氧化物。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韧性高,干强度高。顶板埋深22.50~24.50米,层顶标高-19.12~-16.49米,层厚2.00~4.20米。
⑤-2含砂姜粉质粘土(Q3al):黄褐色,硬塑,含有铁锰结核和铁锰氧化物。切面稍光滑,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砂姜石成分为钙质结核,粒径1~5cm,含量5%左右。顶板埋深25.00~27.70米,层顶标高-22.48~-19.68米,层厚2.90~5.30米。
⑤-3粉质粘土(Q3al):黄褐色,可塑~硬塑,含有铁锰结核和铁锰氧化物。切面光滑,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顶板埋深30.00~31.20米,层顶标高-25.48~-24.39米,层厚2.80~5.70米。
⑤-3A含砂姜粉质粘土(Q3al):黄褐色,硬塑~坚硬,含有铁锰结核和铁锰氧化物。切面稍光滑,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砂姜石成分为钙质结核,粒径1~5cm,含量5%左右。顶板埋深32.80~33.80米,层顶标高-28.16~-27.55米,层厚1.40~4.20米。
⑥粉土(Q3al):黄色,中密,局部稍密,很湿。切面无光泽,韧性低,干强度低,摇振反应迅速。顶板埋深33.10~37.00米,层顶标高-31.75~-27.78米,层厚0.40~5.70米。
⑦粉质粘土(Q3al):黄褐色,可塑~硬塑。切面光滑,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顶板埋深38.50~41.50米,层顶标高-36.25~-33.30米,层厚3.10~5.30米。
⑧粉土(Q3al):灰黄色,中密~密实,很湿。切面无光泽,韧性低,干强度低,摇振反
应迅速。顶板埋深41.60~44.10米,层顶标高-38.78~-36.40米,层厚1.90~4.00米。
⑨-1粉质粘土(Q3al):灰褐色,可~软塑。切面光滑,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顶板埋深45.60~46.60米,层顶标高-40.68~-40.40米,层厚3.60~3.80米。
⑨-2粉质粘土(Q3al):灰褐色,硬塑。切面光滑,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顶板埋深49.20~50.40米,层顶标高-44.48~-44.00米,最大控制厚度6.00米,未钻穿。
2.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2.3.1地下水埋藏条件
场地地下水可分为二类:一类为孔隙潜水,赋存于①层杂填土、②层粉砂夹粉土、③层粉土和④层粉砂夹粉土中,为统一含水层。其中①层杂填土透水性好,富水性差;②层和④层粉砂夹粉土透水性好,富水性也好;③层粉土富水性及透水性一般。场地地下水随季节、府前河河水等变化而变化,其补给来源为河水、大气降水等,以蒸发和侧向排泄为主。勘察期间场地地下水中,孔隙潜水的初见水位埋深0.70~1.64米,经24小时后测得稳定水位埋深0.90~1.83m(标高为4.24m~4.26m)。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潜水位丰水期与枯水期水位年变化幅度1.00m左右。近3~5年最高地下水水位埋深为0.50m;建议设计基准期内最高水位埋深按场地整平后地面下0.50m进行设计。另一类地下水为弱承压水,主要赋存于⑥和⑧层粉土、粉砂、粉细砂中,该层为一般民用井的主要开采层,水量丰富,透水性强,勘察期间实测承压水位埋深3.50~3.90米,相当于绝对高程1.60米左右。水位变化主要受地下水侧向迳流补给影响。
2.3.2水、土腐蚀性评价
1.场地环境类型分类
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附录G环境类型分类表G.0.1规定,拟建场地处于湿润区,干燥度指数K值小于1.5,场地内赋存孔隙潜水土层为①层填土、②层粉砂夹粉土、③层粉土和④层粉砂夹粉土,为弱透水层,含水量gt;30%,按表中规定划分,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
2.地下水和土腐蚀性评价
(1)据J2、J3和J6孔中所取3组地下孔隙潜水水样显示,其无色、无味,较透明,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拟建场地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183;Na(K)型,PH值分别为7.96、7.75、7.82,侵蚀性CO2含量均为0mg/L,SO42-含量分别为33.6、38.4、72.1mg/L,Mg2 含量分别为14.6、19.4、23.1mg/L,总矿化度分别为558.5、544.1、593.8mg/L,Cl-含量分别为58.0、58.0、60.0mg/L,将场地地下水中SO42-含量折算后(CI- SO42-#215;0.25)的Cl-总含量分别为66.4、67.6、78.03mg/L。
(2)据J2、J3和J6孔中所取3组地下水位之上土层土样易溶盐检测结果,水浸提液PH值分别为8.18、8.21、8.32,SO42-分别为288、192、240 mg/kg土,Mg2 分别为12、24、24mg/kg土,Cl-分别为60、40、20mg/kg土,土中Cl-总含量经折算(Cl- SO42-#215;0.25)分别为132、88、80 mg/kg土。
现综合判别如下:
a.据上述规范表12.2.1按环境类型和腐蚀介质SO42-、Mg2 及总矿化度含量判定,场地地下水及地下水水位之上土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b.据表12.2.2根据土层渗透性和土中PH值、水中侵蚀性CO2的含量判定,场地地下水及地下水水位之上土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c.据表12.2.4按水、土中经折算后的Cl-总含量判定,在最低地下水位之下或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干湿交替)部位,地下水及地下水水位之上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
层号 | 岩 土名称 | 垂直渗透系数KV(cm/s) | 水平渗透系数KH(cm/s) | 渗透性 评 价 | ||
室内试验 | 建议值 | 室内试验 | 建议值 | |||
最小~最大 | 最小~最大 | |||||
① | 填土 | 0.23#215;10-3 | (5.0#215;10-4~5.0#215;10-3) | 弱透水~透水 (各向异性) | ||
② | 粉砂夹粉土 | 0.11#215;10-3~3.60#215;10-3 | 1.60#215;10-3 | 0.11#215;10-3~5.60#215;10-3 | 3.05#215;10-3 | 弱透水~透水 |
备注 | 1、各土层渗透系数建议值根据室内试验数据平均值提供;()内为经验值。 2、K=1.16#215;10-6~1.16#215;10-5为微透水; K=1.16#215;10-5~1.16#215;10-3为弱透水; K=1.16#215;10-3~1.16#215;10-2为透水。 |
d.据表12.2.5-1按水中PH值、Cl- SO42-含量判定,地下水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详见附件1《水质分析检测报告》及附件2《易溶盐检测报告》。
2.3.3浅部土层渗透性(附表)
根据场地浅部土层室内渗透试验的成果,浅部为弱透水~透水层,场区内的各土层
2.4 基坑设计参数(附表)
从土工试验分层统计表可以看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基本值变异系数绝大多数为很低-低范围。仅个别指标变异系数达到中等范围,主要由于土质不均所至,在统计时已进行适当处理。
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统计表
层号 | 物 理 指 标 | 力 学 指 标 | |||||||||||
ω (%) | γ (kN/m3) | e | IP | IL | 压缩试验 | 快剪 | 固快 | 三轴试验 | |||||
a0.1-0.2 (1/MPa) | Es0.1-0.2 (Mpa) | Cq (kPa) | Φq (度) | Ccq (kPa) | Φcq (度) | Cuu (kPa) | Φuu (度) | ||||||
② | 26.2 | 19.1 | 0.740 | 7.9 | 1.27 | 0.19 | 9.30 | 7 | 28.7 | 3 | 31.2 | ||
③ | 31.8 | 18.6 | 0.879 | 8.3 | 1.97 | 0.25 | 8.36 | 11 | 23.8 | ||||
④ | 26.4 | 19.5 | 0.731 | 8.8 | 1.59 | 0.21 | 9.01 | 7 | 28.3 | ||||
④A | 41.9 | 17.7 | 1.168 | 19.9 | 0.79 | 0.65 | 3.34 | 23 | 1.9 | ||||
⑤1 | 24.9 | 19.6 | 0.706 | 14.4 | 0.27 | 0.24 | 7.18 | 38 | 14.1 | 61 | 6.4 | ||
⑤2 | 23.4 | 19.8 | 0.668 | 15.0 | 0.13 | 0.18 | 9.23 | 51 | 14.9 | 84 | 9.5 | ||
⑤3 | 23.9 | 19.6 | 0.709 | 13.9 | 0.26 | 0.21 | 8.06 | 45 | 14.8 | 64 | 8.4 | ||
⑤3A | 20.4 | 20.4 | 0.590 | 15.5 | -0.11 | 0.13 | 12.74 | 106 | 12.0 | ||||
⑥ | 28.9 | 19.0 | 0.798 | 7.9 | 1.41 | 0.27 | 7.01 | 11 | 24.2 | 20 | 13.0 | ||
⑦ | 25.6 | 19.3 | 0.749 | 15.5 | 0.25 | 0.23 | 8.30 | 50 | 14.7 | 62 | 7.3 | ||
⑧ | 24.9 | 19.5 | 0.690 | 7.8 | 0.98 | 0.27 | 6.76 | 19 | 18.1 | 13 | 17.4 | ||
⑨1 | 32.5 | 18.6 | 0.907 | 14.7 | 0.78 | 0.33 | 6.03 | 29 | 13.2 | 50 | 4.8 | ||
⑨2 | 26.9 | 19.4 | 0.765 | 17.5 | 0.17 | 0.25 | 7.14 | 37 | 13.5 | 50 | 6.2 |
2.5 本基坑支护类型
对本场地而言,场地深部⑤1层和⑤2层性质较好,本工程拟采用以⑤1 和
⑤2为持力层的钻孔灌注桩方案。根据拟建工程荷载规模以及场地地基条件,主楼高层部分可选用⑤2为钻孔灌注桩桩端持力层,裙房部分可采用⑤1作为裙房钻孔灌注桩的桩端持力层。
2.5.1 计算步骤
(1)土压力
水土分算(无粘性土)
主动土压力:ea=γ'Htansup2;(45#176;-φ#8217;/2)-2c'tansup2;(45#176;-φ#8217;/2) γwH
被动土压力:ep=γ'Htansup2;(45#176;-φ#8217;/2) 2c'tansup2;(45#176; φ#8217;/2) γwH
注:γ '#8212;#8212;土的有效重度; w γ #8212;#8212;水的重度
水土合算(粘性土)
主动土压力:ea=γsatHtansup2;(45#176;-φ/2)-2ctansup2;(45#176;-φ/2)
被动土压力:ep=γsatHtansup2;(45#176; φ/2) 2ctansup2;(45#176; φ/2)
(2)桩的嵌固深度、桩身最大弯矩
1 .单支点支护结构
用等值梁法确定计算支点力的大小,然后根据倾覆稳定条件计算嵌固深度设
计值。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4.1 条计算。
首先,根据等值梁法计算弯矩为零点的位置,令坑底面以下支护结构设定弯
矩零点位置至坑底距离为hc1,hc1 按下式确定:ealk=eplk
单支点支护结构支点力计算简图 单支点支护结构嵌固深度计算简图
根据静力平衡,支点力按下式确定:
Tcl=(halΣEac-hplΣEpc)/(hT1 hc1)
式中:ea1k#8212;#8212;水平荷载标准值;
ep1k#8212;#8212;水平抗力标准值;
ΣEac#8212;#8212;弯矩零点位置以上基坑外侧各土层水平荷载标准值的合力之和;
ha1#8212;#8212;合力ΣEac 作用点至设定弯矩零点的距离;
ΣEpc#8212;#8212;弯矩零点位置以上基坑内侧各土层水平抗力标准值的合力之和;
hp1#8212;#8212;合力ΣEpc 作用点至设定弯矩零点的距离;
hT1#8212;#8212;支点至基坑底面的距离;
hc1#8212;#8212;基坑底面至设定弯矩零点位置的距离。
根据抗倾覆稳定条件,并令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为1.2,考虑基坑重要性系
数γo,嵌固深度设计值hd 应满足下式:
h pΣEpi Tc1 (hT1 h d)#8722;1.2γ0 haΣE ai≥ 0
根据静力平衡计算截面弯矩与剪力,图2.1,设结构上某截面满足以下条件:
halΣac = hp1Σpc (hc1 hT1 )
则该截面上的剪力即为最大剪力,其值为:
Vc=Σac-(Σp Tc1 )
同样假设结构上某截面hc1 满足以下条件:
Σac=Σp Tc1
则该截面上的弯矩即最大弯矩,其值为:
Mc=halΣac-(hplΣpc (hc1 hT1 )Tcl)
在计算得到截面最大弯矩Mc 和最大剪力Vc 的计算值后,按下列公式计算支
点力设计值Td、弯矩设计值M 和剪力设计值V:
Td=1.25γ#183;cl
M=1.25γ#183;c
V=1.25γ#183;c
由设计值即可进行截面承载力计算。
2.多支点支护结构
对于多层支点支护结构,嵌固深度计算值h0 宜按整体稳定条件采用圆弧滑
动简单条分法确定:
Σcikli Σ(q0bi ωi)cosθitanφik-γkΣ(q0bi ωi)sinθi≥0
式中:cik、φik#8212;#8212;最危险滑动面上第i 土条滑动面上土的固结不排水(快)剪粘
聚力、内摩擦角标准值;
li#8212;#8212;第i 土条的弧长;
bi#8212;#8212;第i 土条的宽度;
γk#8212;#8212;整体稳定分项系数,应根据经验确定,当无经验时可取1.3;
ωi#8212;#8212;作用于滑裂面上第i 土条的重量,按上覆土层的天然重度计算;
θi#8212;#8212;第i 土条弧线中点切线与水平线夹角。
当嵌固深度下部存在软弱土层时,尚应继续验算下卧层整体稳定性。
对于均质粘性土及地下水位以上的粉土或砂类土,嵌固深度h0 按下式确定:
ho=n0h
式中:n0#8212;#8212;嵌固深度系数,当γk 取1.3 时,可根据三轴试验(当有可靠经验时,
可采用直剪试验)确定的土层固结不排水(快)剪内摩擦角φk 及粘
聚力系数δ查表(《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表A.0.2)
粘聚力系数δ应按下式确定:
δ=ck/rh
式中:γ#8212;.土的天然重度。
嵌固深度设计值可按下式确定:
hd=1.1ho
当按上述方法确定的悬臂式及单支点支护结构嵌固深度设计值得hdlt;0.3h
时,宜取hd=0.3h;多支点支护结构嵌固深度设计值小于0.2h 时,宜取hd=0.2h。
当基坑底为碎石土及砂土、基坑内排水且作用有渗透水压力时,侧向截水的
排桩、地下连续墙除应满足上述规定外,嵌固深度尚应满足公式:
Hdgt; 1.2γo (h- hwa )
式中:hwa#8212;#8212;坑外地下水位
(3)桩的配筋计算
根据计算得到的支点力设计值Td、弯矩设计值M 和剪力设计值V,可以计算
截面承载力,进行桩的配筋计算。
(4)圈梁、围檩配筋计算
(5)整体稳定性验算
(6)抗隆起、倾覆、管涌验算
1 抗隆起验算
在软粘土地区,如挖土深度大,可能由于挖土处卸载过多,在墙后土重及地
面荷载作用下引起坑底隆起。为此,需要进行抗坑底隆起验算。坑底隆起稳定性验算可按下式(太沙基公式)进行:
Ks=(γDNq cNc)/[γ(H D) q]≥1.2
2 抗倾覆验算
水泥土挡墙如截面、重量不够大,在墙后推力作用下,会绕某一点产生整体
倾覆失稳。为此,需要进行抗倾覆验算。倾覆稳定性验算可按下式进行:
Kp=Mp/Ma≥1.2
式中:Mp#8212;#8212;被动土压力及支点力对桩底的弯矩;
Ma#8212;#8212;主动土压力对桩底的弯矩。
3 抗管涌验算(附图)
在砂性土地区,当地下水位较高、坑深很大时,挖土后在水头差产生的动水
压力作用下,地下水会绕过支护墙连同砂土一同涌入基坑。为此,需要进行抗管涌验算。管涌稳定性验算可按下式进行:
1.5γoh'γw≤(h' 2D)γ'
式中:γ0#8212;#8212;侧壁重要性系数;
γ'#8212;#8212;土的有效重度;
γw#8212;#8212;水的重度;
h'#8212;#8212;地下水位至基坑底的距离;
D#8212;#8212;桩(墙)入土深度。
(7)止水帷幕的桩型、桩长设计和抗渗验算
1 止水帷幕桩型和桩长
止水帷幕的厚度应该满足基坑的防渗要求,且止水帷幕的渗透系数宜小于
1.0#215;10-6cm/s。
落底式竖向止水帷幕应插入下卧不透水层,其插入深度可以按下式计算:
l=0.2hw-0.5b
式中:l#8212;#8212;帷幕插入不透水层的深度;
hw#8212;#8212;作用水头;
b#8212;#8212;帷幕宽度。
当止水帷幕未插入不透水层,其嵌固深度应满足抗渗透稳定条件,其嵌固深度可以按下式计算:
hd≥1.2γo(h-hwa)
式中:hwa#8212;#8212;坑外地下水位;
h#8212;#8212;基坑深度。
则桩长L 可以按下式计算:
L=l x 或者L=h hd
式中:x#8212;#8212;不透水层层顶深度。
当地下水含水层渗透性较强,厚度较大时,可采用悬挂式竖向止水与坑内
井点降水相结合或采用悬挂式竖向止水与水平封底相结合的方案。
止水帷幕的施工方法、工艺和机具的选择应根据现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
施工条件等综合确定。施工质量应满足《建筑地基处理规范》JGJ79-2002 的有关规定。
2 抗渗验算
当止水帷幕未插入不透水层时,还应进行抗渗验算,可以按基坑抗管涌验算
进行。
(8)混凝土支撑和立柱桩的设计
(9)降水设计
1 基坑涌水量计算
1)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
a.基坑远离边界时
Q=1.366k(2H-S)/[lg(R/ro)]
式中Q#8212;#8212;基坑涌水量;
k#8212;#8212;渗透系数;
H#8212;#8212;潜水含水层厚度;
S#8212;#8212;基坑水位降深;
R#8212;#8212;降水影响半径;
ro#8212;#8212;基坑等效半径。
b.岸边降水时
Q=1.366k(2H-S)S/[lg(2b/ro)](b lt; 0.5R)
c.当基坑位于两个地表水之间或位于补给区与排泄区之间时
Q=1.366k(2H-S)S/lg[2(b1 b2)/πro#215;cosπ(b1-b2)/2(b1 b2)]
d.当基坑靠近隔水边界
Q=1.366k(2H-S)S/[2lg(R ro)-lgro(2b ro)](b'lt; 0.5R)
2)均质含水层潜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
a.基坑远离边界时
b.近河基坑降水,含水层厚度不大时
c.近河基坑降水,含水层厚度很大时
3)均质含水层承压水完整井涌水量
a.当基坑远离边界时
式中M#8212;#8212;承压含水层厚度
b.当基坑位于河岸边时
c.当基坑位于两个地表水之间或位于补给区与排泄区之间时
4)均质含水层承压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
a. 均质含水层承压~潜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
2 等效半径
当基坑为圆形时,基坑等效半径应取为圆半径,当基坑为非圆形时,等效半
径可按下列规定计算:
1)矩形基坑等效半径
r0 = 0.29(a b)
式中a、b#8212;#8212;分别为基坑的长、短边。
2)不规则块状基坑等效半径
式中A#8212;#8212;基坑面积。
3 降水影响半径
降水井影响半径宜通过试验或根据当地经验确定,当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
二、三级时。
潜水含水层:
承压含水层:
式中R#8212;#8212;降水影响半径(m);
S#8212;#8212;基坑水位降深(m);
k#8212;#8212;渗透系数(m/d);
H#8212;#8212;含水层厚度(m)
4 降水(附图)
降水井宜在基坑外缘采用封闭式布置,井间距应大于15 倍井管直径,在地
下室补给方向应适当加密;当基坑面积较大、开挖较深时,也可在基坑内设置降
水井。
降水井的深度应根据设计降水深度、含水层的埋藏分布和降水井的出水能力
确定。设计降水深度在基坑范围内不宜小于基坑地面以下0.5m。
降水井的数量n 可按下式计算:
n =1.1Q/q
式中Q#8212;#8212;基坑涌水量
Q#8212;#8212;设计单井出水量
设计单井出水量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1)井点出水能力可按36~60msup3;/d 确定;
2)真空喷射井点出水量可按下表确定
喷射井点设计出水量
3)管井的出水量q(msup3;/d)可按下列经验公式确定:
q=120π2sl
式中rs #8212;#8212;过滤器半径(m);
l#8212;#8212;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m);
k#8212;#8212;含水层渗透系数(m/d)。
过滤器长度宜按下列规定确定:
1.真空井点和喷射井点的过滤器长度不宜小于含水层厚度的1/3;
2.管井过滤器产度宜与含水层厚度一致。
群井抽水时,各井点单井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可按下式验算:
y0 gt; l
单井井管进水长度yo,可按下列规定计算:
1)潜水完整井:
式中r 0#8212;#8212;圆形基坑半径;
rw#8212;#8212;管井半径;
H#8212;#8212;潜水含水层厚度;
R0#8212;#8212;基坑等效半径与降水井影响半径之和;
R#8212;#8212;降水井影响半径。
2)承压完整井:
式中H'#8212;#8212;承压水位至该承压含水层底板的距离;
M#8212;#8212;承压含水层厚度。
当过滤器工作部分长度小于2/3 含水层厚度时应采用非完整井公式计算。若
不满足上式条件,应调整井点数量和井点间距,再进行验算。当井距足够小 不能
满足要求时应考虑基坑内布井。
基坑中心水位降水计算可按下列方法确定:
1)块状基坑降水深度可按下式计算:
a.潜水完整井稳定流:
b.承压完整井稳定流:
式中S#8212;#8212;在基坑中心处或各井点中心处地下水位降深;
r1r2r3r4#8212;#8212; 各井点距基坑中心或各井中心处的距离。
2)对非完整井或非稳定流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计算方法;
3)计算出的降深不能满足降水设计要求时,应重新调整井数、布井方式。
在降水漏斗范围内因降水引起的计算沉降量可按分层总和法计算。
2.5.2 出图
1.计算断面土压力分布图(两个断面,两张)
2.基坑支护结构平面图1张
3.支护结构剖面图1-2张
4.圈梁配筋详图1-2张
5.钻孔灌注桩截面图一张
6.立柱大样图一张
7.基坑监测平面图一张
8.基坑支护总说明1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