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机械机电类 > 工业工程 > 正文

考试舞弊行为与诚信缺失的关系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4 22:19:57  

1.目的及意义

1.1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考试,作为一项在教学过程中评价学生对于知识运用的熟练程度的重要考核标准以及选拔社会精英人才的主要途径,在中国社会扮演着重要的地位,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着深刻的意义。

但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考试的愈发普及,考试作弊的现象在学生之中层出不穷、日益普遍。作弊的手段也由最初的简单化变得愈发具有广泛性、组织性、技术性、计划性等。考试作弊,也因此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上的一大难题,不仅引起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关注,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信号屏蔽、AB分卷、监考员比例增加、考座间隙增大、作弊器探测设备等,我国采取了各种方式对考试作弊的行为进行了严打。对于作弊行为,我国甚至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自2015年1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实施,考试作弊正式被纳入了中国刑法处罚范围。防治考试作弊现象,在今日成为了刻不容缓的社会性的话题。

对于作弊现象,我国已有不少学者参与进行分析研究,但呈现出的结果的数量较少、深度较浅,且更多是集中在对于解决方法的提出上。关于其成因,外国学者相比国内的研究做得更深。部分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对作弊心理与作弊人群进行了分析与划分,但研究得出的结果常有相悖之处,因此,部分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具有足够的力量说明论证。但即使如此,也有不少学者提出的角度与思路值得分析和研究。

考虑不同国家不同国情的差异性,在借鉴国外具有参考价值的思路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对我国国家作弊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则变得更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考试作弊的弊端是众所周知的,对于个人而言,考试作弊会降低学生的道德底线、促成侥幸心理与不劳而获的心理,同时严重影响学术氛围,对其他学生直接或间接地造成极不良的影响。对于社会而言,考试作弊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原则,使教育系统的价值观混乱,践踏了社会的诚信道德观,加剧了社会的信用危机。

因此,本次研究的目的便是在防作弊体系日渐发展的当下,针对作弊的成因与作弊心理进行深度解剖分析,在根源处对考试作弊行为进行预防与遏止。此次研究,不仅有助于监察考试作弊体系的丰富与完善,亦能在社会风气上起到积极的作用,对考试作弊这一不道德的社会现象具有一定的削弱改善作用。

{title}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

2.1论文基本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