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机械机电类 > 车辆工程 > 正文

车用动力锂电池的热管理模型设计及仿真文献综述

 2020-04-15 09:35:51  

1.目的及意义

1.目的及意义

1.1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汽车也就成为了人们普遍的交通工具。然而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环保问题日益突出[1]。汽车排放的CO、HC等有害气体不断的造成大气污染,所以新能源技术应运而生。随着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环保,汽车智能化、便捷化越来越成为人们挑选汽车所看中的要素,电池技术已经成为了电动汽车发展的核心技术。目前已知的电池类型有铅酸蓄电池,氢镍蓄电池,燃料电池及锂电池。其中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较长的使用寿命等优点,目前已经成为了主流的动力电池[2]。然而由于锂电池能量密度高,所以锂电池在释放能量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这些热量在电池组内部会造成局部温度分布不均匀,而单体电池在不同温度下有不同的性能,所以这影响了电池组的均一性,造成了局部性能下降,从而影响了整体的稳定性[3-4]。因此对于动力锂电池的热管理就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基于以上背景以及学校的安排,我进行了本次课题的研究-车用动力锂电池的热管理模型设计及仿真。

1.2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电动汽车三大核心技术是电池管理系统,动力电池和整车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在电动汽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随着动力电池需求的发展,电池管理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5]。

而电池管理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单体电池的热模型的建立,二是电池模块的整体温度控制及散热方式,三是优化电池组的结构,提高电池组的整体性能。

单体锂离子电池热效应研究现状

早在国外,对单体电池的热效应的研究已比较深入。早在1985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Bernardi D基于物体内部均匀性发热提出了生热模型,其热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热量来自化学反应放热,另一部分热量来自内阻产生的欧姆热。其公式为:

其中I为电流,A;V为电池体积,m3;EOC为电池平衡时的电动势,V;U为电池工作电压,V;T为电池温度,K。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发展了许多模型,其可以分为两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