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大米类产品的系列化包装设计文献综述
2020-04-15 15:17:00
中国的稻作栽培已经有七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消费国,大米作为最基本的主食之一哺育了世代子民。如今,大米已经不仅仅是供人食用的粮食,还包含着人们深深的民族情怀。人们从过去的为了温饱而购买的“理性消费”慢慢转向了视觉上的和情感上的“感性消费”。由于大米自身的地域性特征,将其包装融入地域文化能够带给消费者产品质量的安全感,同时宣传蕴含其中的人文内涵,增强品牌的竞争力。
国内外关于大米包装的研究已有许多。在市场调查方面,宋依然[1]、张雨桐[2]、田学军[3]的研究中,国产大米的包装设计普遍比较雷同,同质化比较严重,存在符号的复制和挪用。包装材料多是复合塑料袋和塑料编织袋,易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包装装潢比较单一缺乏创意,不利于区分大米的产地及品种。而谷颖[4]、王静[5]发现许多消费心理活跃, 主张个性生活的家庭更喜欢新颖的包装设计,且只需要购买少量大米或散装大米,对于这类顾客,小量纸质包装大米不失为一种好选择。周敏[6]提出大米包装发展趋势是“大改小, 重改轻”, 向保鲜效果化兼顾多样化、透明化、美观化方向发展。
也有许多设计师提出设计案例,胡瀚尹[7]研究了日本大米包装审美,总结出日本大米包装以神道与现代主题为主,多使用木、纸、麻等环保材料;形态上薄、轻、短、小,极具特色。陈如梦[8]阐述了“五行”在大米包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及其意义。田然[9]总结哈尼族梯田红米文化,使用特色农具作为标志来进行主要设计;罗哲辉[10]阐述水墨艺术在大米包装中的表现形式及其意义;李文婷[11]则提出在大米包装融入书法艺术;兰博楠[12]研究儿童食用大米包装,以鲜艳的颜色吸引顾客眼球。还有一些设计师提倡包装设计的实用性,使其变废为宝[13],重复使用。
国外关于大米包装设计的文献较难寻找,可从他们对包装情感设计、文化内涵的研究总结学习。法国的Ga#235;lle Pantin-Sohier[14]做了包装整体变量(精细程度)的研究,根据需求对包装设计进行简化;马来西亚的Mohd Ikhmal Fadzil[15]研究包装颜色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对不同年龄、性别和文化的人群做了问卷调查;英国的Michelle Heatherly[16]探索食品包装设计中气味-颜色-形状的对应关系,刺激消费者的享乐心理。
结合题目和以上论述,将本次任务的大米包装定位为小型定量礼品类,从颜色、大米产地文化、特色符号结合中国传统艺术综合分析,找出最佳设计。
{title}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
具体研究内容为:
米类产品是中国传统饮食中极具文化底蕴的食品,如何利用米类产品的包装将饮食文化进行传承是现代商业包装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本课题主要进行传统饮食文化在米类产品包装设计中运用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首先研究包装设计的基本技术与方法,通过深入对比国内外米类包装设计中传统文化的体现,归纳传统饮食文化对米类包装的影响、表现形式和设计方法;然后通过对传统饮食文化特点的研究,分析传统文化元素在米类产品包装中的具体形式和手法;最后针对某一品牌米类产品进行包装设计,完成结构设计图与装潢效果图。
拟采用方法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