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河特大桥桥墩桩基础设计文献综述
2020-04-15 15:47:11
1、目的及意义
桩基础是一种承载能力高、适用范围广、历史久远的基础形式。桩基础可以是单根桩,也可以是单排桩或多排桩。对于双(多)柱式桥墩单排桩基础,当桩外褥枉地而上较高时,桩间以横系梁相连,以加强各桩的横向联系。多数情况下桩基础是由多根组成的群桩基础,基桩可全部或部分埋入地基土中。群桩基础巾所有桩的顶部由承台连成一整体,在承台上再修筑墩身或台身及上部结构。
桩基础可以简单的定义为沉入土中的桩,在通过承台或者梁将上部结构与之联系,这样就具有能够承受上部建筑重量较强的能力了。一方面,桩穿过软弱层到达能够承受较大上部结构荷载的土层上,另一方面,在打入桩的过程中,桩周围的土体被挤,这一举措提高了土体的密实度,使桩和土体形成符合地基,加强了地基承载力,提高了建筑物的稳定性,也减小了其沉降量。因为桩基础除了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外,还有较强的抗震能力,独特的施工工艺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浪费在支撑工程和排水工程上的时间,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常用的人工地基有三大类:桩基础、复合地基、经土质改良形成的人工地基。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便是桩基础。通过桩基础,可以将上部结构的荷载传递到地基深部较坚硬、压缩性小的土层或岩层,提供较大的竖向承载力和水平承载力,产生较小的沉降量。故而,桩基础已经成为松软深厚地基上高层建筑的主要基础形式。研究桩基设计、施工的优化问题等在现在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课题。
2、国内外现状分析及发展
桩基技术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最早的桩基础距今已有七千多年,主要的桩型是木桩和石桩。由天然材料做成,桩身较短,桩径小,桩身竖直设置,主要用于传递房屋的竖向荷载。多设置于地基条件不利的河谷及洪积地区,采用简单的人工打桩。
到了19世纪中叶,除了天然材料做成的桩外,主要是混凝土桩和钢筋混凝土桩。受水泥工业出现及其发展的影响。桩型不多,开始采用打桩机械沉桩,桩基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处于萌芽阶段,桩身规格有所扩大。
现代化阶段,除了钢筋混凝土桩外发展了一系列的桩系,例如钢桩系列,水泥土桩系列、特种桩系列。发展了众多的新型桩型,形成现代桩基的各种不同体系,桩基技术和理论引进其他学科的先进研究成果,拓宽了它的研究领域和深度,桩的应用范围大大拓展,人工沉桩被复杂的机械和专门化的工艺代替。
桩的种类繁多,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桩型,在桩基应用的漫长历史年人们研究和发展出形形色色的桩。
按承载性质不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