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税改革对不同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5 16:50:44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之下,矿产资源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一国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我国国土辽阔,矿产资源存在着地域分布不均以及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制约我国矿产资源产业经济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瓶颈。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每年消耗的矿产资源越来越多,也逐渐暴露出诸如矿产资源的低效开采、污染严重、资源税费制度滞后等问题。资源税作为调节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经济杠杆,在我国的实际运行中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中的问题开始凸显,特别是资源型产品出口额占比过大,究其根本原因是我国资源型产品价格中资源税的比重太低,资源税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势在必行,而探究资源税对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比较资源税对不同区域经济的影响来找出我国资源税存在的问题,对现行资源税提出改革和完善,从而使资源税符合时代的需要,服务于低碳型社会的建立。
(2)研究意义
由于我国在传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作为发展模式,使得人类对资源的无限需求性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税收作为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尤其与环境资源直接相关的税种—资源税,在合理开发资源,缓解资源供需矛盾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我国现行资源税存在的一些问题不仅使资源税应有功能的发挥受到制约,还未能起到发挥当地经济的作用,直接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文章将资源税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联系起来,具体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税实际发挥作用的情况进行数据研究,深入分析资源税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深层次关系,提出资源税在不同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Harold Hotelling提出矿产资源耗竭理论。因此,对不可再生资源征收的资源税又被称为霍特林租金。绝大部分自然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其供给是有限的,随着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不断开发,自然资源不可避免面临耗竭殆尽的困境。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对资源的不断开采利用会使某种矿产资源的储量逐渐趋于零。霍特林提出了一种可耗竭矿产资源是怎样随时间推移进行最优配置,以及市场在其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的问题的数理解答模型。这一理论还对资源稀缺性问题给出了理论解释。矿产资源耗竭理论,为资源经济学的建立起到了奠基作用。
国外关于资源税研究的学者主要有Hotelling(1931)Dasgupta(1980)、Villamor Gamponia(1985)和Margaret E. Slade(1986)等,霍特林最早开始资源税的研究,他提出了“时间倾斜”的概念,政府课以税收可以改变资源在时间上的分布,控制资源的开采和使用速度,调节资源消费;在此基础上,Villamor Gamponia提出政府可以通过资源税政策影响人们对未来税收的预期,进而达到控制资源开采速度的目的。他认为资源税对增加社会福利最为有效,而资源税的效率取决于基期价格;Margaret E. Slade则认为资源税税率的变化情景和市场利率决定了资源的开发速度,当资源税税率的变化程度大于市场利率时,会加快资源的开发速度,相反则会减缓资源的开发速度。同时国外学者也利用CGE模型对资源税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资源环境税对产业布局效率的影响, 为资源税税率的合理性判断拓宽了思路。
(2)国内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