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管理学类 > 公共事业管理 > 正文

我国群体性事件动员机制研究开题报告

 2020-04-15 17:52:0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文 献 综 述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社会矛盾和各种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再加上反映问题的渠道不畅、体制存在缺陷,由此各类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涉及领域广泛、数量增多、规模明显扩大、矛盾日趋激化,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而对简单偶然的社会事件为何会”演化”为带来严重社会危害的重大群体性事件?促使其演化升级的外在诱因和内在动因是什么?原本各自分散的原子化个体何以动员形成具有共同归属、目标和规范的”组织化群体”?其内在的各种”神秘机制”一直是相关理论研究所关注的焦点所在。

学者首先对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社会根源进行了深入探讨。张百杰(2011)在《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一文中指出,群体性事件衍生的社会根源是社会转型,30多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改革的快速推进,出现了收入差距迅速扩大、贫富分化日趋明显、城市失业率不断增加、社会规范失效等问题,社会矛盾呈现进一步激化趋势,其突出表现就是作为社会矛盾和冲突特殊表现的各种群体性事件剧增。曾鹏(2008)在《社区网络与集体行动》一书中提到,转型时期,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经济体制的变革造就了大量的利益受损群体,面对不公平的社会结构和不公正的利益分化机制,很多社会成员产生了社会不满和社会怨恨,由于严重滞后的政治体制难以为这些社会怨恨提供制度化的释放渠道,造成了社会怨恨的长期积压。赵鼎新(2006)在《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一文中提到生态环境不但促进了以组织和网络为基础的运动动员,同样重要的是,它把大量思想和经历相似的人员聚集在同一社会运动空间内,从而为一个一哄而起的运动创造了条件,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的运动动员方式在社会运动中起到关键作用。此外文中的资源动员理论强调,学生是社会上同质性最好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年龄、生活经历和知识构成都比较相近,因此比较容易一鼓作气,学生有着较好的组织,同时文化知识又给了他们较强的表达怨气和愤恨的能力,在这些条件下,学生往往会成为一些社会运动的先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针对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中出现的新的动员趋势,围绕启东事件深入展开,具体分析动员的环境、动员的时机、组织力量与动员结构、动员的社会心理。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1)文献综合法,对当今基本理论研究的成果进行大致的输理,提取精要,进行分析综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