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苯乙烯光子晶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5 20:30:37
光子晶体的概念最早在1987年由S.John[1]和E.Yablonovitch[2]分别独立提出,这是一种介电常数和折射率成周期性变化的物质。这种折射率周期性变化的结构将产生光子禁带,在该禁带范围内的光波照射其上时将会发生全反射,形成色彩(结构色)。这种周期性结构赋予了光子晶体特殊性能,例如其稳定可设计的颜色使其在纤维[3]、功能涂料、显示器材[4]等方面得到应用;其光子禁带可以在通信[5]、红外隐身材料[6]等方面得到应用;其对光子的特殊作用也有望应用于光催化领域[7]。例如,受生物启发,有不少学者对光子晶体表面润湿性及超疏水结构设计进行了研究,大大拓宽了光子晶体在传感、检测、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的应用[8];Kanako Watanabe等[9]研究了受磁场控制的核心位置可变的具有核/壳结构的胶体晶体,以期在生物医学及光学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在自然界中也有许多光子晶体存在,如蛋白石、孔雀羽毛和蝴蝶翅膀等[10-11],它们斑斓的色彩即是由其特殊的周期性变化的微观结构而产生的。经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我们现在也能够人工合成出胶体晶体,称为人工蛋白石。其中制备技术较为成熟的胶体微球包括二氧化硅微球[12]、聚苯乙烯微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及共聚物微球[13-14],其制备过程大体分为两部分:单分散纳米级微球的制备和自组装成光子晶体。常见的光子晶体的自组装方法包括重力沉降、垂直沉降、电泳沉积、离心沉积、涂覆沉积、界面自组装法[15]。
在诸多光子晶体材料中,聚苯乙烯以其制备方法简单、单分散性好、粒径可控而受到了广泛研究。除直接制备聚苯乙烯光子晶体外,还有将其作为模板用以制备反蛋白石结构光子晶体。例如,伊东[16]等通过垂直沉积法制备了聚苯乙烯光子晶体模板,然后在其间注入丙烯酰胺-丙烯酸预聚体,待其固化后,用二甲苯将PS模板溶解除去,制得反蛋白结构光子晶体。聚苯乙烯光子晶体制备过程操作简单,原料易得,使用过程中安全无污染,性能稳定,耐化学腐蚀,且其结构色饱和度高、不褪色耐氧化,因而其有望取代传统的挥发污染大的有机涂料;例如,Zeng, Q等[17]利用单分散的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胶体晶体制备了易喷涂可清洁自愈合且具有彩虹色的涂料。此外,聚苯乙烯表面易于接枝改性,大大拓宽了其应用领域。
本课题主要是制备聚苯乙烯和聚苯乙烯共聚物的微球,然后通过自组装法将聚合物微球组装成三维光子晶体。研究聚合条件对聚合物微球粒径的影响,以及聚合物微球粒径和组装工艺对三维光子晶体性能的影响,以期使聚苯乙烯光子晶体结构色得到可控,解决传统涂料易氧化褪色、有机溶剂挥发污染问题,同时也可挖掘其在防伪、纺织、化妆品方面的应用。{title}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
2.1 基本内容
材料制备:(1)以苯乙烯(PS)为原料,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乳化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通过传统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单分散的聚苯乙烯微球;(2)以苯乙烯(St)为原料,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不使用乳化剂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单分散的聚苯乙烯微球;(3)以苯乙烯(St)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为原料,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乳化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通过核-壳乳液聚合方法制备聚苯乙烯共聚物微球;(4)将合成的聚合物微球通过垂直沉积法制备得到三维聚合物光子晶体。
材料表征:红外光谱仪对合成的聚合物进行测试分析,激光粒度分析仪测量微球粒径及分布,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制备的聚合物光子晶体进行形貌表征,反射光谱仪测试聚合物光子晶体薄膜的反射光谱。
2.2 研究目标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可聚合高分子模板增强制备高耐久超疏水涂层文献综述
- PVC/ABS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开题报告
- 设计具有增强的赝电容及电催化性能的Co3O4/NiCo2O4双壳纳米笼结构外文翻译资料
- 光子上转换手性液晶:显著放大的上转换圆偏振发光外文翻译资料
- 氧空位型LiV3O8纳米片的快速稳定储锂性能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应用于高性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电子传输层的前体工程外文翻译资料
- 复合材料科学与技术 ——含碳纳米管的多孔导电弹性体复合材料悬浮在共连续聚合物的狭窄孔隙中的混合纳米复合材料外文翻译资料
- 一种用于先进锂硫电池源自聚罗丹宁纤维素的氮硫双掺杂碳外文翻译资料
- 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控制界面和力学性能参数外文翻译资料
- 含Ca0的LaCO.0H纳米齿轮及其发光和脱NOx性能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