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环境科学 > 正文

淮安经济开发新区生态工业园建设方案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8 19:42:43  

文 献 综 述 1生态工业园 1.1生态工业园定义 生态工业园的概念由1996年8月美国总统可持续发展理事会(PCSD)所召集的专家组首次提出,其可视为一种工业系统,其中的商务群体当地社区进行相互合作,实现材料能源资源共享从而达成废物最少化,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的关系。

国内已经于2003年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将生态工业园阐述为依旧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1]。

1.2构成 构建生态产业链,以各园区核心产业出发,通过物流、能流将各个企业连接,形成产品、能量、水等资源的阶梯式使用(比如利用某一工厂的废弃物或者副产品转而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材料或者能源进行利用),使之形成产业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经济[1,2]。

2生态工业园国内外发展 2.1国内生态工业园现状 经济快速发展下,环境资源问题也日渐突出,这就将工业建设推向了”经济转型”的热潮之中,随着这种生态意识的觉醒,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建设道路也如火如荼,但日渐增长的生态工业园建设需要与相关生态工业园建设知识理念的缺失的矛盾也显现出来。

而对于这种对于国内来说较为新型的生产建设模式,在国内其产生的效益也不如预期,其中的不稳定因素或者因为缺乏相关规划运营经验,导致运营成本的加剧[3]。

我国的生态产业园行业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大概有以下特征: (1)园区内的产业模式欠缺,有序链条的形成度不高,各产业、企业发散性而非集群性发展,产业集聚效应的利用程度比较低; (2)园区有效的园区公共服务平台、企业资源共享机制缺乏,欠缺企业间的互补合作;(3)园区与园区之间相互分离而自成体系,未能发挥园区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效应;(4)园区服务暂且无法满足、挖掘中小企业的潜在需求,园区业务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租赁服务和物业管理,发挥园区信息平台效应的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4]。

2.2国外生态工业园现状 相比于国内生态工业园起步和亟待推广壮大的阶段,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要比国内早且相对成熟完善得多。

生态工业园的雏形是丹麦的工业共生体,差不多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形成,可视为生态工业园发展的雏形。

九十年代,这类模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都积极投身于生态工业园的规划建设当中,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其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资金技术扶持下,逐步完善生态工业园产业链,目前日本的某些著名生态城镇项目上,已经很好地实现了工业园整体的零排放[5]。

这些国外生态工业园具有以下几项特点: (1)探索发展时间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