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凹凸棒土吸附材料的制备与表征文献综述
2020-04-18 19:43:49
文 献 综 述 1. 凹凸棒土吸附材料概况 凹凸棒土是一种主要成分为凹凸棒石的黏土矿物。
凹凸棒石又称坡缕石,是一种具有链层状结构的含水富镁铝硅酸盐粘土矿物[1]。
1862年俄国学者隆夫钦科夫最早于乌拉尔矿区的热液蚀变产物中发现这一矿物并将其命名为坡缕石(Palygorskite)。
1935年法国学者拉巴朗特又在美国佐治亚州凹凸堡和法国莫摩隆沉积岩中发现了此种矿物,并命名为凹凸棒石(attapulgite)。
1976年,中国学者许冀泉等在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竹镇小盘山发现该矿,近年来在国内广泛使用[2]。
据估计,我国的储存量占全世界凹凸棒石粘土储存量的一半以上。
1982年江苏盱眙县发现凹凸棒石粘土矿,经江苏地勘部门勘查,其优质凹凸棒石粘土已探明储量在6700万吨以上,有用粘土总量达5亿吨。
1940年W. F. Bradley 首次提出了凹凸棒石的晶体结构模型[3]。
凹凸棒石的基本构造单元是由平行于碳轴的硅氧四面体双链组成,各个链间通过氧原子连接,每个双链的上下层间通过一层镁原子的六价配位连接。
硅氧四面体活性氧原子的指向(即硅氧四面体的角顶)每四个一组上下交替排列,使四面体片在链间被连续地连结,构成连层状硅酸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