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一种新型的 基于氟硼二吡咯类的光敏剂对于肿瘤的光动力治疗文献综述
2020-04-18 20:46:37
肿瘤治疗的传统方法主要包括外科手术切除、化疗、放疗以及分子靶向治疗等,这些方法能够有效治疗部分肿瘤并且控制肿瘤转移,然而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例如手术切除复发率高,化疗易诱导全身性的不良反应,电离辐射线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损伤严重等。
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肿瘤光动力治疗( photodynamic therapy,PDT) 利用光源靶向性,选择性消灭原发、复发肿瘤,避免正常组织损伤; 可缩小手术范围,改善患者愈后,安全、微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能够激活免疫功能,减少复发; 另外,该方法可作用于各种类型的肿瘤细胞因而应用广泛。
因此,PDT 凭借其潜在的巨大优势成为临床治疗肿瘤的新方法。
近年临床研究表明,PDT 对浅表性膀胱癌、肺癌、食管癌、头颈部癌和皮肤癌具有治疗效果,同时作为肿瘤手术切除后辅助治疗手段,减少残留肿瘤细胞的存活。
PDT 主要由 3 个重要部分组成: 特定波长的光、光敏剂( photosensitizer,PS) 和氧气。
在治疗过程中,三者相互作用,产生具备细胞毒性的活性氧(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通过凋亡或坏死机制杀死肿瘤细胞。
主要的作用原理包括: 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损伤肿瘤血管和引起全身免疫应答[1- 2]。
理想的 PDT 肿瘤杀伤效果取决于光敏剂的种类( 量子产率和剂量) 、光照( 时间及间隔)以及肿瘤部位氧气浓度等。
因此本文对近年来光动力治疗的发展以及现阶段遇到的问题和前沿研究进行总结。
1.光敏剂 1978 年 PDT( photodynamic therapy,PDT) 首次用于临床获得成功,引起人们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