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公共事业管理 > 正文

新时代中国“非遗扶贫”路径探究——以贵州赤水竹编、江苏徐州香包为例文献综述

 2020-04-18 20:57:32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进行精准扶贫,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确保到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脱贫。

推进精准扶贫,加大帮扶力度,是缓解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然选择,更是吹响了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洪亮号角,面对这场攻坚战,”非遗扶贫”正是符合”精准”定位。

苏北为重点扶贫地区,2017年12月,十九大后首调研,习近平总书记便来到江苏省徐州市马庄村,了解当地在传承传统手工香包制作文化的基础上富乡富民的具体做法,反响热烈。

”徐州香包”作为非遗文化的载体,是灵秀之心的创作,蕴藏着智慧的结晶和对生命的思考。

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如何将传统文化和市场发展结合起来,实现文化保护传承和经济富乡富民结合起来,是摆在当地政府和村民面前的一个时代课题。

本作品以徐州市马庄村香包为研究样本,关注新时代背景下”非遗保护”与精准扶贫如何融合推进,在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文化与市场的对接当中,让非遗从”遗产”变成”财产”,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格局,力求梳理出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互补共赢的特色化发展思路。

(一)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的研究当中,学者们对文化遗产的研究都极其重视,分析了多样艺术形式表达、与人民生活实践结合等,通过优化传播交流方式,借助多种载体宣传,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使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

乔安娜#183;拉马尔霍(Joana Ramalho)(2018)指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文化软实力成为一个国家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更是迫在眉睫,因为它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来源,对于提升国家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穆基姆#183;汗和(Muqeem Khan)佩妮#183;德拜尔(Penny de Byl)(2013)认为:要对地域文化创意产品造型进行创新设计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