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失业群体困境分析及社工介入路径探究文献综述
2020-04-21 16:32:23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时代,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一步推动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并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技术不断创新,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企业,大量技能单一型员工企被迫出局。有关资料表明,在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流水线上从事低技术要求工作的 35 岁以下员工,进入中年后失业的比例高达 2/3 到 5/6。中国人平均预期寿命在 70 岁以上,因而对绝大多数技能单一人员来说,都会面临半辈子工作半辈子失业的局面。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坚定不移地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中国从计划经济平稳转向市场经济,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大批国企改革破产,而新兴企业用工年轻化,技能水平高要求化,造成了4050人员就业断层。
失业群体在社会中长期存在,中年失业群体则在全社会失业群体中占有极高的比重。中年失业群体无论在年龄、技能、学习能力、身体健康程度等因素上都处于一个不太有利的地位,因而往往在其自身的再就业道路上举步维艰。社会工作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助人自助。本文通过以社区工作为主,小组工作、个案工作为辅的方式担任就业服务的辅助实施者,以我国中年就业困难群体为服务对象,探索一条社工就业辅导服务产业化、网络化带动劳动就业社会化、市场化的新路径。
中年失业群体再就业不是个人、地区的问题,而是我们共同面临的重要考验,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直接反映这个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和谐程度。以人为本,坚持用科学方法解决好中年失业群体的难题,是新时代国家平衡、充分发展的重要一环,是推动经济稳步增长的基石,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希望可以通过此次研究进一步创新就业工作新形式,适应新形势下中年失业群体的新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多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减少社会问题的产生;也能获取相关的结果和经验,为这个领域的发展添砖加瓦。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独特性,国外少有面向本国国情给出解决方案的研究;国内学者国内针对中年失业群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有关中年失业群体的定义概括。众多学者和著作都一直指向的比较明确,基本没有太大的分歧。如姚洁敏、钟伟的观点便认为中年失业人员一般指女性劳动年龄段在40岁以上,男性劳动年龄段在 50岁以上的(某些地区简称4050”人员),一方面自身有迫切的就业愿望、但另一方面由于自身就业条件不佳、缺乏工作技能的原因,很难在现今劳动力市场再进行竞争就业的劳动者(姚洁敏等2010)。其二,对于中年失业群体产生原因的研究。王红星(1998)认为主要在于经济周期因素、体制型因素、结构性因素、科技因素四方面的原因。其三,中年失业群体所面对的困难重重。陈群洲等(1998)认为首先在于失业群体的就业观念转变问题上。另一方面葛延风等(1997)认为,我国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差别也是影响下岗失业群体再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本次研究拟包含文献综述、中年失业背景及选题意义、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原因深入探究、中年失业群体现状分析、社工介入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探索、研究方法及视角分析、社工介入路径探讨、研究总结与反思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