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导网公司商业模式优化研究开题报告
2020-04-24 09:38:5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近年来,商业模式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得到了来自管理学界和商界各学者和管理者的高度关注,商业模式作为一个企业全局商业的动态框架,为现代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提供了全新和整体的思路。
武汉校导网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帮助大学生成才为使命,开发了校导APP和各类培训课程,聚合了一批优质高校与企业师资,帮助大学生进行习惯养成、职业规划、技能培训、实习实践和就业创业。校导已服务超过110万大学生,覆盖国内1800所大学,与腾讯、百度、加多宝、平安银行等10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一系列精品活动,如“全国大学生创业实战大赛”、“乐享青春访名企”、“全国大学生社团会长论坛”、“全国大学生互联网集训营”等,同时与武汉理工大学、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等十几所高校达成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共建“大学生职业发展实践课”。2017年,公司启动了“百万大学生成才计划”,立志五年时间帮助100万大学生成才。校导网作为一家创业公司,已经成功地度过了初创时期,面临新的发展,在这个关键的阶段,校导网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升级自己的商业模式。本文将通过大量文献分析对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商业模式类型、创业绩效的影响因素、创业企业商业模式调整和创新等进行深入研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出校导网现有的商业模式,提出未来校导网商业模式优化升级的方向,以及可操作的建议。
(一)研究目的
1.本文 通过以创业企业的商业模式优化升级为研究起点,整合大量相关文献,对商业模式及其相关概念进行深入研究,为商业模式的动态调整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2.通过总结相关理论基础,以多个成功商业模式为研究样本,本文尝试建立商业模式评价模型,为企业在评估自身商业模式时提供参考工具。
3.通过本文构建的商业模式评价模型,以及分析校导网内外部环境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发现校导网现有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商业模式优化升级的思路,并尝试提供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和方案。
(二)研究意义
本文研究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理论意义
理论意义体现在:
(1)本文通过研究大量相关文献,总结出了一些学者们的相关研究成果,对目前商业模式、创业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做了很好的归纳,同时在总结从前学者提出的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关于商业模式和创业的相关概念的看法和理解。
(2)作为未来的研究趋势之一,关于创业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方面的研究相对还比较匮乏,笔者从这一角度出发,以校导网为研究样本,可以为以后的研究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2.现实意义
我国创业企业的死亡率很高,大部分创业企业即使度过了初创时期,也难以长久的生存下去。很多创业企业失败归根结底是缺乏量身定做的商业模式,无法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通过本文的研究,现实意义体现在:
(1)可以给校导网提供商业模式优化升级的思路以及具体可供参考的措施。
(2)也可以为广大创业企业提供商业模式构建、分析以及优化升级的思路。以此为借鉴,可能提高创业企业的存活率,并且创业企业在形成、优化自己的商业模式时能够少走弯路。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基于本文的研究目的,本人以商业模式、创业、创业型企业商业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等为检索关键词,在查阅大量国内外已发表的期刊文章、优秀学位论文之后,关于商业模式方面的研究现状如下:
1.关于商业模式概念的相关研究现状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不同的学者由于其研究背景不同,研究的角度和侧重点也不完全一样。Michael Morris等(2005)[1]指出商业模式定义可分为三类,即经济类、运营类、战略类。下面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经济类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Hawkins(2001)[2]把商业模式看作是企业与其产品/服务之间的商务关系,一种构造各种成本和收入流的方式;Afuah等(2001)[3]把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获取并使用资源,为顾客创造比竞争对手更多价值以专区利润的方法;Scott M.Shafer(2009)[4]从产业结构出发,对模式的经济认知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通过与联盟伙伴合作构成的网络关系,通过卓越的经营方式进行价值创造的整个过程看作是商业模式。
运营类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Mahadevan(2000)[5]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与买方、商业伙伴之间收入流(revenue stream)、物流(logisticstream)和价值流(value stream)的特定组合;Applegate(2001)[6]把商业模式说成是对复杂商业现实的简化。通过这种简化,商业模式可用来分析商业活动的结构、结构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商业活动响应现实世界的方式;Weill等(2001)[7]认为商业模式是对企业的合作伙伴、顾客以及供应商之间关系与角色的阐述,从而辨别各参与主体能获得的主要利益及主要产品、资金与信息的流向。
战略类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Morris等(2003)[8]认为商业模式是一种旨在阐述企业如何整合与定位运营结构、经济逻辑、战略方向等一系列具有内部关联性的要素,从而在某个特定的市场中建立独特的竞争优势的简单的陈述;罗珉(2009)[9]指出商业模式是指组织在确定自身所拥有的内部资源/能力及外部环境的情况下,将组织本身与消费者、员工、股东、供应商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整合到一起,从而形成的一种可以达到的结构体系、制度安排以及可盈利的战略意图。
从以上三个类别的商业模式定义可以看出,尽管各位学者对于商业模式的理解和视角存在差异,但我们仍可以从中得出一些指引我们理解关于商业模式定义的共性:第一,商业模式的价值网络超越了企业边界,将企业和利益相关方紧密联系,实现多方共赢;第二,商业模式内含构成要素是一个有机整体,独立存在,但又相互影响;第三,商业模式不等同于企业战略、业务流程以及组织结构。
2.关于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相关研究现状
商业模式的定义描述了商业模式的内涵,同时也界定了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由于不同学者对于商业模式的定义,在基于不同的视角以及研究目的的情况下,有不同的描述,那么他们对于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界定也存在差异。
表1.商业模式构成要素
作者 | 商业模式构成要素 | 要素数量 |
Horowitz(1996) | 价格、产品、分销、组织特征、技术 | 6个 |
Timmers(1998) | 产品/服务/信息流架构、各商业参与者利益、收入来源 | 3个 |
Mark des(1999) | 产品创新、客户关系、基础设施管理、财务方面 | 4个 |
Applegate (2000) | 概念、能力和价值 | 3个 |
Chesbrough and Rosenbaum (2000)
| 价值主张、目标市场、内部价值链结构、成本结构和利润模式、价值网络、竞争战略 | 6个 |
Amit 等(2001) | 交易内容、交易结构、交易治理 | 3个 |
Afuah and Tucci(2001) | 顾客价值、范围、价格、收入、连接活动、执行、能力、可持续性 | 8个 |
Hamel(2001) | 核心战略、战略资源、价值网络、顾客界面 | 4个 |
Weill and Vitale(2001) | 战略目标、价值主张、收益来源、成功要素、渠道、核心能力、客户细分、IT 基础设施 | 8个 |
Rayport and Jaworski(2001) | 价值簇、市场空间产品、资源系统、财务模式 | 4个 |
Alt and Zimmerman(2001)
| 使命、结构、流程、收入、法律和技术 | 6个 |
Betz(2002) | 资源、销售、利润和资本 | 4个 |
Chesbrough Rosenbloom (2002) | 明确价值主张、确定市场分割、定义价值链结构、估计成本结构和利润潜力、描述其在价值网络中的位置、阐明竞争战略 | 6个 |
Gartner(2003) | 市场提供、竞争力、核心技术投资、底线 | 4个 |
Müller and Lechner(2005) | 资本化运作、价值链配置、赚钱 | 3个 |
Osterwalder等(2005) | 价值主张、价值配置、核心能力、合作伙伴网络、消费者目标群体、分销渠道、客户关系、成本结构、盈利模型 | 9个 |
原磊(2007) | 价值主张、价值网络、价值维护、价值实现 | 4个 |
彭歆北(2008) | 核心竞争力、运营模式、业务组合、资源模式、收入模式 | 4个 |
IBM 全球企业咨询服务 部 (2008) | 产品与服务、目标市场、业务流程、场地(社会基础) | 4个 |
罗珉(2009) | 价值主张、核心战略、资源配置、组织设计、价值网络、产品与服务设计、经营收入机制、赢利潜力 | 8个 |
魏炜与朱武祥(2009) | 定位、业务系统、关键资源能力、盈利模式、自由现金流结构、企业价值 | 6个 |
纪慧生(2010) | 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实现 | 3个 |
Sorescu 等(2011) | 结合/活动/过程的系统、价值创造、价值分配 | 3个 |
魏江等(2012) | 战略抉择、客户价值主张、创造价值、价值获取、价值网 | 5个 |
Baden-Fuller and Mangematin(2013) | 客户、客户建立联系的方式、价值传递和连续、价值获取及赚钱 | 4个 |
Huarng(2013) | 概念模型(创新、资源、市场和价值)、财务模型(成本、收入和利润) | 2个 |
资料来源:Morris(2005)、方志远(2012)、袁心士(2014)以及笔者整理
通过对以上学者的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研究汇总,不难发现对于构成要素的研究依然存在很大的分歧,要素数量包括2-9个不等,有的过于简单,有的过于复杂。但是,根据各位学者的构成要素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很好的识别出其中被多次提到的一些关键要素。从上表可以看出,关于“价值”的要素被多次提到,印证了商业模式的定义是关于价值逻辑的研究
3.商业模式整合表达模型
王雪冬和董大海(2013)[10]采用理论归纳法,回顾了国外较有影响力的商业模式表达模型,如Osterwalder和Pigneur的BM2L模型、Zott和Amit的运营系统模型、Shafer的核心逻辑模型等,借鉴计算机科学的三层及网络概念,通过纵向演进分析和横向比较两个维度,分析了各个模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优点及缺点,并在提取这些商业模式表达模型的核心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商业模式整合表达模型。该模型赋予了商业模式层次性的特点,每一个层次都有必不可少的特定功能与作用,下一层次的要素只能够借助前一层次要素所形成的功能来发挥自己的功能,因此第N层次要素所具备的不仅包括其本身的功能,还包含了第N-1层次要素所提供的功能。这种层次性也体现了商业模式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连接,一个要素需要根据另一要素来发挥作用或产生变化。
由于该模型是在归纳和总结国外较有影响力的商业模式表达模型的基础上创新提出的,其在对于商业模式的定义,以及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界定方面都处于较为前沿的发展层面。
如上图所示,该模型将企业的商业模式分为了三个层次,从内到外依次是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顾客位于核心层的位置,商业模式以顾客为中心来进行一般价值创造的问题,企业以顾客为落脚点和出发点,面向顾客,服务顾客。汇聚层与核心层紧密联系,并且直接为核心层提供服务,起着连接核心层和接入层的作用,将企业的各种价值行为进行归类,执行数据汇集、传输和管理功能。汇聚层包括顾客价值、伙伴价值和企业价值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商业模式的价值体系。接入层嫁接了商业模式的主管假设和企业的客观实践,按照价值发生的过程,分为了洞察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以及获取价值四个部分。洞察价值即价值模式,按照发生的过程又包括了洞察需求、细分市场和提出顾客价值主张三个阶段。创造价值即运营模式,包括价值网设计、价值网定位和价值创造三个阶段,构成了确定价值网络的关键行动主体并明确企业自己在价值网络中的定位,到构建价值创造的运营系统这样一个完整的价值创造运营模式。传递价值部即营销模式,分主要反映了企业向顾客进行价值传递的不同手段。获取价值即企业的盈利模式,包括收入模式、成本结构和利润模式三个部分,反映了企业如何通过自己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获取收入流以支付业务成本,最终获得利润。
4.关于商业模式分类的相关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商业模式的类型的研究还比较少。Osterwalder和Pigneur(2011)[11]基于商业研究文献中的重要概念,描画了五种商业模式类型,分别是分拆商业模式、长尾商业模式、多边平台商业模式、免费的商业模式以及开放式的商业模式,并且提出一个商业模式可由多种商业模式类型组成。
5.关于商业模式研究的难点及发展趋势
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各学者对商业模式提出了独具自身特色的看法,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也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虽然各学者都提出了许多关于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构念,但关于它们如何相关的问题,如何确定它们之间的信度和效度的问题暂时还是商业模式研究领域的难点。此外,关于商业模式的研究虽然近年来大有增多,但仍较为分散,尚未形成能够广为学术界所接受的理论框架。
基于前文对商业模式概念、构成要素以及典例分析,未来商业模式的研究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度开展:
第一,对于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研究固然重要,但关于各构成要素是如何相互影响、互相平衡并对企业整体商业模式产生作用的研究更加关键。这方面研究的深入,有助于推动商业模式形成一个全局性的整体,而不是内部各要素相互独立的框架。因此,未来需要对于稳定商业模式各要素间的匹配关系的研究更加重视。
第二,企业处于商业界这个生态系统中,如果仅仅关注企业自身商业模式的构建是不够的,那么企业商业模式与外部环境间的匹配问题是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另一个问题。当企业的商业模式对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有效的整合与有机的匹配,才有可能提升企业的绩效。
第三,企业的商业模式形成之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随时动态调整的,因此商业模式是如何动态演化的问题也值得学界关注。对于创业企业的来说,商业模式的生成时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那么创业企业是如何在这个过程进行自身商业模式构建和调整的?对于既存企业来说,如何打破现有商业模式的平衡状态,进行商业模式调整从而有利于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6.关于创业的概念的相关研究现状
虽然对创业的研究已经有一定的历史,但目前国内外研究创业的学者对创业的定义仍然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Kirzner(1997)[12]认为从本质上来说,创业是指认识甚至是创造新事物的商业用途,甄别人们愿意使用或拥有新事物的机会,并采取积极的行动将机会转化为可行的、有利可图的事业或企业;杨俊(2007)[13]提出创业是旨在克服新进入缺陷,并在各种资源高度约束的情况下创立新企业同时保证其成长的行为;王朝云(2010)[14]将创业定义为创业者通过创造或利用创业机会、资源等要素,从而进行公司创业或企业成长等创新事业或创立新企业的一系列价值创造活动。
7.关于创业企业商业模式调整和创新的相关研究现状
在2017年,云乐鑫、杨俊等(2017)[15]提出商业模式创新主要表现为在内容维度(提出了新的价值主张或增加新的价值活动)、结构维度(引入新的交易伙伴)和治理维度(引入新的交易机制)这三个维度上存在。徐诗诗(2014)[16]从创业过程理论出发,提出创业型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可以从路径创新、要素创新、方式创新等角度综合考虑,并落实到执行层面上。无论是哪种角度的创新,首要和核心的因素是高度关注顾客价值主导的价值主张创新。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目前也处于发展状态,主要是从创业企业的创业过程以及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等方面出发,以不同的视角研究创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和维度。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1. 1.绪论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四周前完成:学生上传开题报告,指导教师对开题报告进行评阅审核;
第四周至第十四周:学生至少每三周上传一次阶段性报告,指导教师进行评阅、督促;
第十一周前完成:学生上传论文初稿,指导教师进行评阅修改;
第十四周前完成:学生上传所有的阶段性报告,指导教师完成检查、评阅;
第十五周前完成:学生上传论文终稿和最终成果,由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完成评分;
第十六周前完成:学院制定答辩安排,分配答辩小组,务必完成答辩任务,同时在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录入答辩记录和答辩成绩。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morris.the entrepreneur’s business model: toward a unified perspective.journalof business research,2005,58 (6)
[2]hawkins. s h, carbone l p, berry l. how to lead the customer experience.marketing management.2003
[3] afuah.a,tucci , c. internet business models and strategies : text and cases.[m] .bost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