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抗震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24 11:17:40
文 献 综 述 1.1选题意义 城市用地中的建设用地是土地分类中城市化水平最高、人口最密集、财富最密集、最关系人类生命与财产支全的一大类用地[1]。
进行建设用地抗震适宜性评价是城市抗震防灾措施的前提性关键内容,是指导和加强城市建设和防灾管理、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保障城市总体抗震防灾水平和救灾能力的重要依据[2]。
本文选题意义在于在了解南京市地质背景的前提下,对研究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灾害效应做进一步了解,通过掌握地震地质所涉及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关于地震适宜性评价原理及方法的应用能力,在确定适应性评价方案的基础上,熟练地使用各类地理绘图软件对抗震适宜性分区图进行绘制。
这不仅是因为地震灾害的随机性和破坏性,而且地震灾害往往引发很多次生灾害,如震后海啸、火灾、水灾、危险品泄露爆炸以及滑坡、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等。
建设用地抗震适宜性评价是对南京市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文、场地土等相关因素的分析。
本次选题对南京市抗震适宜性进行评价,对评价方法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包括对地形地貌、砂土液化、滑坡崩塌、抗震烈度、坡度、软土、岸线进行分析,多角度考虑保证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1.2地震灾害效应的影响因素 1.2.1 场地液化 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砂土和粉土在地震时处于悬浮状态,发生液化现象。
当砂土和粉土液化时,其强度将完全丧失,从而导致地基失效。
由于场地土液化引起了一系列震害。
喷水冒砂淹没农田,淤塞渠道,路基被淘空,有的地段产生很多陷坑;沿河岸出现裂缝、滑移,造成桥梁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