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距离扩展目标的雷达发射波形设计文献综述
2020-04-25 20:21:25
一、课题背景及意义 雷达(Radar)源于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缩写的音译,意思为"无线电探测和测距",即通过发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照射并接收其回波,由此获得目标至电磁波发射点的距离、距离变化率(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雷达的功能早已超出对目标检测和定位的含义,还可以提取关于目标的更多信息,例如测量目标的运动速度,判断目标的属性,识别目标的特征,实现运动目标的成像,完成对运动目标的精密跟踪和实时状态预测等。
随着现代战争已逐步发展成为以高技术信息战、电子战为中心的战争,军事技术的发展对雷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雷达系统中已大量运用自适应技术,使得雷达在复杂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探测性能有了显著地提升。
但目前雷达的自适应功能基本局限于雷达接收端,雷达发射端的自适应功能还处于起步阶段。
为了实现目标参数估计、识别与跟踪,雷达需要从回波中提取有效信息。
而雷达发射波形直接影响系统的分辨力、测量精度及抗干扰等,并且决定了回波中承载的信息。
因此研究针对雷达的自适应发射波形设计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雷达信号传输与信息获取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实现对整个系统的综合优化,为认知雷达波形选择和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并且为未来雷达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储备。
二、国内外的研究情况 从1886年至今,雷达技术的发展已经有130多年历程。
1886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验证了电磁波的产生、接收和目标散射这一雷达工作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