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环境中铝基集流体的腐蚀行为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25 20:21:41
文 献 综 述
1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能源,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随着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如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过度的开采造成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1]。二次电池的出现和商品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但随着电池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电池的容量和能量密度不断增大,电池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影响电池安全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较为突出的集流体的腐蚀问题,集流体作为电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稳定性极大地影响着电池的性能。某些电池的工作环境温度较高,如高温钠硫电池,其工作温度在300~350℃左右,集流体在工作过程中因为高温和硫的作用,更易发生腐蚀。
2集流体简介
集流体是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正负极活性材料的载体,负责将外电路电子收集、传输至活性材料内,为电化学反应提供电子通道,加快电荷转移,减少电化学极化,还能够降低电池的内阻,提高电池的库伦效率,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理想的电池集流体应满足以下条件:a)电导率高,尽管集流体是很薄的箔片(厚度:10~20 μm),密度小,却要求有足够高的机械强度,易于加工且廉价易得;b)在电解液中的化学和电化学稳定性好;c)与电极活性物质的兼容性和结合力好,且能与当下电极涂覆工艺和电池组装工艺匹配,实际的箔表面对浆料有着较高的润湿性,在去除溶剂后,粘结剂和集流体之间保持强劲的粘结力;d)具有宏观的尺寸且能够做到独立自支撑。
2.1集流体的分类
集流体按材料分可分为铜集流体、铝集流体、镍集流体、不锈钢集流体、碳集流体和复合集流体[2]。铜的电导率仅次于银,资源丰富,廉价易得,延展性好,铜在较高电位下易被氧化,常被用作石墨、硅、锡以及钴锡合金等负极活性物质电解质。铝的导电性能低于铜,但输送相同的电量,铝线的质量仅为铜线的一半,能够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金属镍不仅仅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价格低廉,而且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都较为稳定,因此镍既可以作为正极集流体,也可以作为负极集流体。不锈钢是指含有镍、钼、钛、铌、铜、铁等元素的合金钢,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稳定性,可以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和酸、碱、盐等强腐蚀介质的化学侵蚀。由于不锈钢集流体表面容易形成钝化膜,可以保护其表面不被腐蚀,同时不锈钢可以比铜加工得更薄,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及大规模生产等优点。碳材料具有资源丰富、易加工、低电阻率、对环境无危害、价格低廉等优势,作为正极或负极集流体时,还可以避免电解液对金属集流体的腐蚀,是近来集流体研究中最受欢迎的一种材料。单一集流体有时在性能上的表现并不能达到需要,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复合集流体因此受到广泛的关注。如导电树脂集流体、覆碳铝箔集流体。
电池的正负极所处的环境不同,对应的集流体材料也不同。一般来说正极集流体有铝、镍和碳材料,负极集流体一般有铜、钛、镍、不锈钢和碳材料。倪江峰[3]等人用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Cu箔和Al箔在0.50~4.50 V(vs.Li/Li )电压区间的极化曲线,研究发现Cu箔在3.75 V时,极化电流开始显著增大,并且呈直线上升,氧化加剧,而Al箔在整个极化电位区间,极化电流较小,并且恒定,没有观察到明显腐蚀现象的发生,由于在锂离子电池正极电位区间,Al嵌锂容量较小,并且能够保持电化学稳定,适合作锂离子电池的正极集流体。Seung-Taek Myunga[4]等研究了常用的几种集流体在0~5 V之间的电化学反应,研究发现铜在3 V(vs.Li/Li )时开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铜离子析出,钛在1.7 V(vs.Li/Li )时会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钝化膜,且随着电压升高,钝化膜不发生分解,结果证实了铝、铬适合用来做正极集流体,而铜、钛则适合用来做负极集流体。
2.2铝集流体的简介
铝是世界上储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作为集流体,铝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a)密度低。铝的密度约为2.7 g/cm3,在金属结构材料中是密度高于镁的第二轻的金属,密度只有铜的1/3。b)塑性高。铝及其合金延展性好,可通过挤压、钆制或拉拔等压力加工手段制成各种型、板、箔、管和丝材。c)导电好。铝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仅次于银、金和铜,设铜的相对导电率100,则铝是64,而铁只有16,按照等质量金属导电能力计算,铝几乎是铜的一倍。d)耐腐蚀。铝是一个负电性很强的金属,与氧具有极高的亲和力,铝在自然环境下,表面会生成氧化膜,具有比钢铁好得多的耐腐蚀性。e)易表面处理。表面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或改变铝的表面性能,铝阳极氧化工艺相当成熟,操作简单,其氧化膜硬度高、耐磨且耐腐蚀、绝缘性好。通过化学预处理,铝表面还可进行电镀、电泳、喷涂等,进一步提高铝的保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