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个案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25 20:22:10
研究目的及意义: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然而,由于各种原因,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消极的心理和行为。类似大学生逃课、沉迷网络游戏、考试作弊、荒废学业等现象屡屡发生。 学习倦怠成为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和身心健康。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更关系学习质量乃至教育质量的提升,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必然造成学习质量的滑坡和教育资源的浪费,影响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探讨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就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为什么现在大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倦怠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学习倦怠的不同行为表现?怎么样才能帮助大学生走出学习倦怠的困境?本文拟以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视角,运用社会学、人格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知识,采用文献综述和个案研究法,选取武汉理工大学部分有学习倦怠问题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访谈,系统地研究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表现特征和成因,并进一步探索可行的干预手段。
相关研究分析:
(一)国外研究动态
近年来,随着倦怠在工作领域中的进一步研究,很多学者提出了倦怠在学生学习领域的研究.国外的一些学者认为学习倦怠所代表的涵义是指学生因为长期的课业压力或负荷而产生精力耗损,对学校课业及活动的热忱逐渐消失、对同学态度冷漠和疏理的行为、及成绩未如预期的好而对学校课业持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1];还有学者则把学习倦怠定义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课业压力、课业负荷、或其他个人心理层次上的因素,以至于有情绪耗蝎、乏人性化、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2]。另外,也有部分研究以学业倦怠来代替学习倦[3],其基本含义是一样的。
(二)国内研究动态
现阶段, 国内学者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主要是在调查分析现状, 探讨影响因素上, 还处在初级阶段 。
国内的一些学者如连榕、杨丽娴等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集中在状况分析以及与专业承诺这一影响因素的关系上, 并初步探索了从定量角度来研究这一问题[4]。另外, 山东师范大学的孙爱玲也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及影响因素作了一定的探讨[5]。再如, 许有云研究了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与应对风格的关系[6]。
不同学者研究的角度不同, 得出的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 主要有:连榕, 杨丽娴, 吴兰花对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的研究[7, 8]。南京师范的孙哓莉探讨了社会因素[9](社会风气、高校扩招、就业压力), 学校因素 (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管理), 个人因素(学习主动性、专业兴趣、学习态度、焦虑、自我效能感); 合肥工业大学的魏婷从社会根源(社会竞争、社会角色、生源地域差异), 教育环境根源(学习自由度、教师素质、教育盲点), 个体根源 (性格特征、自信心、角色、学业进程的控制感、情绪管理、控制点) 进行了分析[10];湖南师范大学的黄卫平提出的影响因素有社会环境因素、学校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因素、个体因素。孙哓莉、魏婷、黄卫平等对影响因素的探析大方向基本一致[11]。还有山东师范大学的孙爱玲在她的硕士学位论文中从自编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得出的因素包括性别、年级、专业、学习成 绩、家庭经济状况 ,《 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问卷》划分了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环境四个维度[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