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新生—小型科技孵化楼环境设计文献综述
2020-04-29 15:20:35
目的及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城市的发展出现两种情况并行,一是,因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生产已不是城市发展的首要因素,这时,工业生产的衰退产生了大量闲置的废旧厂房;二是,在工业生产逐步腾退的过程中,全球经济随之转型,这些城市的发展从粗放的工业经济逐步向更加富有智慧的创意、创新的经济过渡。一种席卷全球的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即创意经济悄然兴起,创意产业的概念也蔓延全球。我国创意产业发展并不成熟,其中一些新生公司的发展也需要孵化器的协助。
位于中国中部地区的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有着重要的发展地位。武汉的发展起源于军事要塞,兴盛于水运商贸,繁于近代工商业,一直是我国内陆地区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在城镇化高速发展的转型时期,随着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和城镇空间结构调整进程的加快,武汉老工业基地的更新改造既迎来发展机遇又面临诸多挑战。
国外:国外对于废旧厂房的改造普遍为:废旧厂房的空闲初期低价的房租引来了以艺术家为主的社会人士以自发形式对废旧厂房进行改造,之后随着政府对于城市发展的规划以及企业参与,一些废旧厂房被利用,绝大部分的改造是以创意产业为依托,容纳了艺术、广告、网络等等创意产业。在 2000年之后改造范围逐渐从一个工业区到厂房群体再到独栋废旧厂房精细化设计,这种范围的变化也反映出废旧厂房的保护与改造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废旧厂房逐步被利用起来,旧厂房改造向理性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创意产业,崇尚创新、创造力的新经济在全球化的消费背景中逐渐兴起,也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英国率先发展,其他发达国家陆续兴起,而目前美国的发展引领世界。创意经济也汇聚成一股经济浪潮,吸引着全球的目光,并且已经被发达国家提到了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
国内:我国对于废旧厂房再利用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80年代初至80年代末。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这一时期是废旧厂房改造的萌芽阶段。特点是对于废旧厂房的改造主动意识不强,主要以拆除为主,对再利用的概念还没有进入人们的视野;第二阶段为90年代初到90年代末,我们城市的发展迎来了大规模的“大拆大建”的时代,向往“现代化”。在9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产业结构开始调整,轻工业逐步代替了重工业在城市中的角色,大型的重工业厂房在这时逐渐丧失了活力,大量的厂房在这时因产业功能的转化而闲置。城市规模的扩大,原本在城市外围废旧厂房,被扩张的城市所包围,成为了城市的中心地带,废旧厂房改造再利用有了物质、环境基础,有了一定的区位优势。这一时期,对于工业建筑的发展问题,引起了一些国内学者的关注,意识到工业建筑再利用的价值。由于区位优势,一些企业和个人也相继开始了自发性的改造再利用;第三阶段,2000年初至今,废旧厂房的改造有了新的变革,功能改变的同时,内部结构及形象改造都有了新的创意性改变,出现了像北京798艺术区、上海8号桥创意园、广州华侨城等等项目。到后期,废旧厂房的发展由于以798艺术区为代表的改造的成功,越来越引起了社会更深层次的认知,出现了一批代表性的作品,例如北京远洋艺术中心、北京今日美术馆、上海新十钢、深圳南海库、上海国际时尚中心等等。在大量的改造实践中,一些研究人员开始对此类活动进行总结与理论研究,实践与理论逐步结合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基点。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创意产业发展有了前提条件。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也作为先驱,创业产业聚集程度高,加之政府的鼓励措施,创意产业发展已经带来可观的收益。 但与此同时,我国创意产业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产业链不完整,市场环境不成熟,一些新生的创意公司在发展初期缺乏合理的环境来满足其发展,创意产业孵化器应运而生,它就是满足创意产业新生公司所需要的物质空间载体。
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