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在养老项目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29 18:48:50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中国老年人口比例严重超标,这为中国的养老事业提出了巨大挑战和新的难题, 我国的老龄人口不仅总量基数大,而且呈现高龄化、空巢化的趋势,给“未富先老”的中国带来巨大的养老压力。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养老机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确保“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养老保障目标的实现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国现阶段养老服务主要由政府主持,在许多方面存在着问题:
(1)传统由政府主导投资的养老模式由于融资渠道单一,且严重依赖政府财政已随着土地财政的逐渐枯竭而难以为继。
(2)传统的养老模式中政府承担的风险较大。
(3)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政府可提供的养老服务在数量上已经无
法满足社会需求。
(4)我国的养老行业监管不够完善。
(5)养老服务行业专业人才匮乏,服务难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政府能提供的养老服务质量不高。
(6)消费者对民办养老机构持怀疑态度。
PPP模式作为为一种有效的融资模式,是公共部门、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组织等在某些公用事业项目的建设或运营中进行相互合作的一种制度安排,可以通过公私双方优势互补和科学的风险分担机制,从而降低和分散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风险,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率。从世界范围来看,PPP被很多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保障房建设、养老、社区服务等领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很多公共产品项目,尤其是基础设施项目也开始采用PPP模式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全国范围来看,PPP模式在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领域还未得到普及和有效利用。因此,本文尝试研究将PPP模式引入我国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营中,以解决我国养老机构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