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理工学类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正文

双向无线充电系统仿真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29 18:49:28  

1.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能源危机以及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绿色、节能的城用电动汽车的出行方式,必将淘汰传统的乘用燃油汽车的出行方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发展电动汽车是节能环保和低碳经济的需求,因此电动汽车的充电环节至关重要。现行的充电方式主要有充电桩和换电站,建设充电桩或换电站不仅需要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裸露的导体还易产生火花存在安全隐患大、占有空间大的缺点。相比而言,无线充电方式灵活,不受限于空间和位置,不仅能够在行驶过程中实现不间断的充电,而且能够安全快捷地对电动汽车充电。国内外研究者对于蓄电池的研究重点大部分在蓄电池的充电方法上,而对于蓄电池充电控制方法研究的相对较少。 随着能源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以及智能配电网相关技术的发展,双向无线充电系统逐渐开始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

研究意义首先是双向无线充电系统能够节约城市用地,使电动汽车的充电更加便利,为未来普及电动汽车或混动汽车提供支持,尤其是在繁荣城市。其次随着大量的电动汽车入网必将给传统配电网带来巨大冲击,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以及电能质量是一个重要课题。最后,合理调控和提高充电效率是必然要求,研究无线双向充电系统如何能够节省能源、能够向电网回馈能量、怎样实现削峰填谷抑制波动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

国内外研究现状:

应用到电动汽车等大功率设备的电能传输上目前正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基于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的研究大多数都处于理论研究阶段。欧美、韩国、日本等国家对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起步较早,已经完成小规模实验阶段。国内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高校,以理论研究为主。哈尔滨工业大学对磁耦合共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进行研究分析,搭建了一个输出功率可达700W的感应式无线充电平台2013年,全国首辆无线充电电动汽车在东南大学问世,标志着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重大突破。2015年,重庆大学建成国内首个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国际联合研发中心。历时12年,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电力电子与控制工程研究所解决了电能传输最后一米的问题,成功研制出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的电动汽车无线充/供电系统装置。

在国内,东风汽车公司联手中兴通讯。在湖北襄阳打造了中国第一条大功率无线充电示范线,充电功率达60kw;蜀都客车也与中兴通讯联合推出首个无线充电城市微循环公交解决方案;北汽新能源计划在2015年下半年为E150EV车型装配无线充电设备。此外,宇通、长安、奇瑞等汽车制造商也纷纷投入无线充电技术研发行列。

在国际范围内,针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各大整车企业也加紧技术研发和产品推广。丰田、日产和本田多家汽车公司联手美国witricity公司,开发了WIT-3300平板式无线充电系统,其整体传输功率为3.3kw,传输效率可达90%,可在100~200mm范围内进行充电。国外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发展较快,目前的基本情况如下。

(1)日本国土交通省已经于2008年2月在羽田机场、2009年10月在奈良分别进行了无线充电巴士车的试行驶。

(2)2009年10月,Plugless Power制造出第一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原型机。

(3)2010年3月,韩国高等科学技术学院(KAIST)开发的无线充电电动车在韩国首尔大公园投入使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