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航道水深与航运适应性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29 18:49:56
1.研究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1研究目的
长江航道作为沟通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运输主动脉,是构建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主骨架,在航运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极其重要[1]。
长江中游航道是指上起宜昌、下至武汉,全长626公里的长江干线河段航道。几十年来,长江中游一直是长江航道建设维护的重点,该河段集中了如芦家河、太平口、周公堤、窑监、尺八口、武桥等一批重点碍航水道。近年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逐步对长江中游重点浅险水道实施航道治理。随着部分航道整治工程的竣工和整治效果的初显,长江中游航道条件正在不断改善[2]。
水路运输具有运量大、能耗低、污染小,占地少的优势,非常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适合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是开展国际、国内贸易的主要方式,是发展经济和促进友好往来的主要运输方式[3]。纵观古今中外内河运输可知,内河运输在促进世界各国文化传播、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且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航道是内河航运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全面系统的对长江中游重点浅险水道进行航道整治,打通制约中游航道维护尺度提高的“瓶颈”河段,“稳定河势、固滩稳槽”,从根本上改善长江中游航道条件,这是提升长江中游航道通过能力、提高航运经济效益的根本之道[4]。随着长江航运需求的增长,长江中游航道对航运发展的适应性更加需要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对长江中游航道水深进行航运适应性分析并对航道整治提供参考建议,这对提高长江中游通航能力和发展航运经济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5]。
1.2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