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触媒纳米TiO2的改性及在蛋白质纤维剥色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2020-04-29 20:06:35
文 献 综 述 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967年藤岛昭教授在一次试验中发现光催化反应,光催化技术是一种在能源和环境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前景的绿色技术,在光的照射下可将有机污物彻底降解为二氧化碳与水,同时光催化材料自身无损耗,被环保界认为是21世纪环境净化领域的革命性突破,被誉为”当今世界最理想的环境净化技术”。
20 世纪 70 年代 Fujishima [1] 首次发现了 TiO2基光催化材料, 它不仅可以利用太阳能来降解、消除有机污染物, 而且这类材料安全无毒、稳定性好、氧化能力强, 在污水处理技术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光催化反应可以将有机污染物彻底降解成二氧化碳、水或其它无机物, 且光催化反应一般在常温下即可进行[2]。
虽然 TiO2具有廉价、无毒、光催化性能好和稳定性高等优点,但 TiO2光催化剂的禁带宽度为 3.2eV,仅在紫外光区有响应,而紫外光(波长<400 nm)在太阳光中不足5%[3],使得光催化剂的光能利用率较低,限制了光催化技术的发展。
因此开发具有高太阳光利用率的可见光催化剂,并研究他们光催化对蛋白质纤维剥色的应用,无论对发展新型可见光催化剂材料,还是光催化法进行剥色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光催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基于半导体纳米材料在太阳能转换、水分离和环境修复等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大量研究都集中在半导体光催化领域,提出了许多关于半导体纳米材料光催化的原理[4-5],促进了光催化领域的发展。
通常认为,光催化过程中产生的空穴 h ,轻基自由基#183;OH和超氧自由基(#183;O2-)具有最强的氧化能力,它们能够与污染物发生氧化反应,实现污染物分子的完全降解,并最终分解为 CO2,H2O和无毒的无机物等。
现在公认的光催化原理是价带-导带理论。
由于半导体材料能带的不连续性,电子和空穴的寿命较长,在电场作用下,电子和空穴能够发生分离,迁移到粒子表面不同位置,或者被表面晶格缺陷所捕获,使得光催化氧化还原反应得以顺利发生,因此半导体光催化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6]。
图 1 半导体光催化剂在光照作用下电子-空穴对的产生、复合过程 如今半导体光催化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主要体现在污水处理和剥色等方面。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改性壳聚糖的合成、性质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外文翻译资料
- 染料与表面活性离子液体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热力学,结构和动力学的原子论见解离子液体1-己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分子动力学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仙人掌果肉中的倍他青色素外文翻译资料
- 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TiO2@CdS/PVA复合纳米纤维毡及其光降解催化性能的 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一种用于人体辐射散热的双向功能纺织品外文翻译资料
- 抗菌抗氧化剂电活性注射水凝胶作为皮肤创面愈合止 血粘连的自愈创面敷料外文翻译资料
- 二萜异斯特维醇三苯基溴化膦阳离子的合成及其 在海胆胚胎模型中的抗分裂活性外文翻译资料
- 异斯特维醇的制备及其与y-环糊精的包合物外文翻译资料
- 不同食品模型中非营养 甜味剂、甜菊糖和三氯蔗糖的提取效率分析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