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定价理论与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30 16:13:43
文 献 综 述 可转换公司债券(简称可转债)给予该债券持有人以一个可以在特定条件、特定时间下将该债券转换为公司普通股权力的特殊债券,即可将公司债券转化为股权。
债券持有人若看好该公司发展前景,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以行使该转换权,按一定的价格把债券转换为股票并成为公司股东,而公司没有权力拒绝;若不准备行使转换权,则继续持有该债券,到期公司还本付利。
对发行者来说,可转换债券更像是该公司的义务,但是由于可转债的低利率,发行者可以通过更少的利率完成更多的借款,高效的完成融资过程。
因为可转债交易的特殊性以及其独有优势,对其价格的研究一直是热门话题。
可转债拥有股票和债券的双重属性,所以在理论上它的价格由如下两部分组成:(1)根据它的债券特性,价格可由每期现金流贴现构成,即本利和贴现。
(2)由于其可转换特性具有的独特价值。
1.1国外可转债研究 19世纪40年代,美国最早推出了可转换债券,然而,对其定价的理论研究经历了一个非常缓慢的历程。
最开始,人们对可转换债券的定价仅停留在对未来现金流进行贴现上,但是这种简单的贴现方法没有办法表现可转换性,这一特有的性质是不够通过贴现准确预测的。
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对可转换债券的定价主要集中在:(1)通过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2)基于二叉树模型的可转债定价(3)基于Monte Carlo模拟的可转债定价等方式上。
1.1.2基于Black-Scholes模型的可转债定价 1973年,Black 和 Sholes[1]建立的基于无套利原理下的期权定价模型,使可转债定价的研究得到了革命性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