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土木建筑类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正文

地铁过江隧道火灾事故通风模式优化研究-以南京地铁十号线为例文献综述

 2020-04-30 16:14:16  

1、研究背景 在城市地铁的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地铁火灾预防作为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地铁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突发性灾难如火灾、爆炸等频繁发生。

隧道火灾的防范成为工程人员面临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埋于水下的长区间隧道。

地铁作为一种人员高度密集的交通工具,一旦在隧道内发生火灾,由于隧道内部空间密闭、结构特殊,导致通风排烟困难、防火难度大、人员难以疏散,大量的高温烟气难以及时排除,在活塞风作用下很快蔓延至整个隧道,将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其相对封闭的空间,狭窄的出入通道及极度密集的人流都存在较多安全隐患,火灾是隧道的主要灾害之一,与地面建筑相比,发生火灾时其状况要更加难以控制,而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燃烧所产生的烟气以及有毒气体不能及时有效的排除,人员吸入大量的烟气和有毒气体造成伤亡。

因此,对地铁事故工况通风模式进行模拟验证十分有必要。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地铁火灾及隧道的通风排烟模式做了许多研究。

国外曾开展过多个关于交通隧道火灾项目,其中研究规模及研究成果都较为完备的有(1)FIT(Fire in tunnels),该项目2001年启动,目的是建立一个发布和共享隧道火灾研究成果的平台(基于Internet的火灾咨询数据库),并为火灾设计、火灾安全管理等提供建议。

(2)UPTUN(cost#8212;effective sustainable and innovative upgrading methods for fire safety in existing tunnels)该项目是由欧洲委员会发起,由42位隧道专家建立的一个针对欧洲既有隧道火灾安全的大型研究项目,该项目2002年启动,历时4年,该项目的研究目的是:发展新的隧道火灾探测、监控、减灾方法(包括人的行为反应研究以及隧道结构的防护措施等)。

相比于国外在隧道火灾方面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而言 , 我国对此进行的研究较为分散。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