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会计学 > 正文

基础设施建设中PPP融资模式的运用文献综述

 2020-05-01 08:47:54  

文 献 综 述

一、PPP融资模式的现状分析研究

自英国1992年首次提出PPP模式以来,我国也于2014年5月正式设立财政部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领导小组,这一年也成为中国式PPP的发展元年。据财政部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7月底,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累计入库项目7867个、投资额11.8万亿元。

(一)PPP融资模式是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实选择

李凯风(2016)认为,与政府的财力,尤其是县级基层政府的财力相比,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资的资金数额非常巨大,政府的财力十分有限。伍迪、王守清(2014)认为,随着投融资模式市场化的不断发展,PPP模式,引入民间资本,既能缓解政府的资金压力,又能提高开发效率,还为企业创造了市场,实现多赢。因此,PPP模式的不断发展壮大对于致力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我国来说,是必然的选择。

(二)PPP融资模式的优势与合理性

刘晓凯、张明(2015)认为,PPP模式有助于缓解财政约束、提高服务质量,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与市场化改革,可以通过优化风险来降低成本。李澎、赵阳光、孟春(2017)提出,传统地方政府投融资机制不可持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迅速发展导致了地方政府”第二财政”的产生和债务总量的膨胀。张犇(2018)认为,PPP项目的资金来源正在体现出多元化、多渠道、灵活性、创新性等特点。

(三)PPP融资模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PPP模式仍在不断的探索和发展中,融资对于政府和企业都有一定程度的风险,并且基础设施建设也存在公益性、投资规模大、回收期较长等特点。陈志敏、张明、司丹(2015)认为,PPP项目的吸引力与可获得性不足,主要体现在能否提供与风险相匹配的合理回报,社会资本目前对政府的契约精神和合作态度仍存有较大的疑惑,项目的吸引力不足。张平(2015)认为,利益分配机制的实质是定价,定价低,无法有效吸引私人资本;定价高,基础设施项目出现暴利,违背基础设施准公共产品的本质属性,政府又会面临较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二、基础设施建设中PPP融资模式案例的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