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类 > 生物工程 > 正文

3D打印技术在青霉素G酰化酶固定化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2020-05-01 08:49:24  

1. 文献综述 1.1 青霉素G酰化酶概述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抗细菌感染药物,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征广、副作用小等诸多优点。

临床上常见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甲氧西林、青霉素V、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等。

由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2014年我国β-内酰胺类抗生素年销售额能达到1016亿元,占有78%的抗生素销售份额,预计2019年年销售额可达1300亿元。

由于部分天然抗生素不适应酸性环境,不宜口服甚至还会产生过敏反应,研发新型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半合成抗生素引起人们的关注。

目前主要采用化学法和酶法进行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合成,而化学法占有较大份额。

但是由于现代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上升,利用酶法合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生产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

与化学法相比,酶法合成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反应步骤少、产品纯净、生产废弃物少、易于分离等优点,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1]。

青霉素G酰化酶(Penicillin G acylase, PGA,E.C.3.5.1.11)最大的用途是制备半合成抗生素母核以及拆分手性DL-苯甘氨酸。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对酶催化的认识不断深入,研究者把目光投向半合成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具有广谱抗菌性抗感染药物的绿色合成。

1.1.1 青霉素G酰化酶的应用 (1)催化水解产生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间体 在上个世纪70年代,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间体主要以化学法生产,其合成工艺较为复杂,生产条件需要高温高压,同时还使用多种有毒有害的试剂,原子经济性较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