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的推进路径研究文献综述
2020-05-04 21:21:05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 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
|
文 献 综 述 自改革开放至今,社会组织历经了三次发展高潮以致形成了如今的规模。相较于从前,新时期的社会组织具有四个新特点,包括:总体数量巨大;组织形式多样;活动领域广泛;网上社团发展迅速。社会组织的大量形成推动了整个社会的组织化,并且集聚了一大批社会力量,一些社会组织甚至替代了部分中国共产党的功能,影响了我们党的社会整合能力。因此为了适应新时期出现的新形势,更好的整合社会力量,团结社会成员,统一战线工作必须要调整理念和方法,发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统战推进路径。 经过对国内已有文献的考察,不难发现对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研究在近十余年间并未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还未形成系统的研究理论,主要表现为对社会组织统战的研究多零散地分散在其他的研究之中。以”社会组织””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统一战线”等关键词在知网等文献数据库中进行交叉搜索,选择了与社会组织统战推进路径相关的部分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目前国内学界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同视域下对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的研究 何霜梅、江卓在《公共治理视域下的社会组织与社会统战工作》中指出统一战线的主题是”大团结大联合”,强调的理念是”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注重发挥协商民主的作用,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沟通思想、理顺情绪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优势。充分发挥社会统战工作的独特优势,为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消除误解、增进互信与合作牵线搭桥,促进关系协调,是整合资源、实现公共治理理想状态的前提条件。 谢建社在《社会治理视野中社会组织统战现状及其对策》一文中提到”双轨型”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作为具有法宝作用的统一战线来说,引导变革后的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管理时必须面对且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以社会组织为纽带开展统战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统一战线的工作领域,使统战工作新格局由过去依靠单位体系向更多依靠社会组织转变。同时利用社会组织的民间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开展统战工作,可以克服一些不适宜由统战部门直面解决的民间问题的局限性。
一、 对社会组织统战的必要性的研究 胡筱秀在《推进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的政治学思考》中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的必要性,即构建党和社会良性互动关系的需要、为执政体系增加政治输入的需要、体制外政治参与制度化需要、加大政治录用与吸纳社会精英的需要和加大执政体系政治整合与社会团结的需要。 戴镇基在《新社会组织与统一战线》中分析道,在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度快速转型时期,社会结构越是分化、离散、重组,社会中各种力量越是活跃,党和国家就越需要重视协调并理顺与社会各利益群体、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关系。在新的社会生态环境中,增大对社会力量的整合功能、对社会人心的凝聚功能、对社会利益的沟通和协调功能,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而统一战线就是这样一个成熟的政治模式和政策体系,它能提高现代社会的组织化程度,更有效地汇集并凝聚起各种新的社会力量,架构新的社会政治资源整合机制。 陈定洋在《公民社会兴起与统一战线社会整合机制创新》中提到公民社会是相对独立于政治国家的民间公共领域,其基础和主体是各种各样的民间组织。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公民社会兴起意味着利益分化、价值多元和社会流动,极易引发各种矛盾和冲突,这在客观上就要求中国提升社会整合能力。而统一战线则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整合体系,它以求同存异为工作目标,以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凝聚人心为己任。这种性质与公民社会的社会分化和整合具有内在的、精神的一致性。 二、 目前社会组织统战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障碍的研究 辽阳市委课题组在《新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目标定为及实现路径选择》中对影响社会组统战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认为问题首先在于地方党委、统战工作部门及有关人员的细想认识缺位,其次在于领导体制不完善,再次是新社会组织统战机制不健全复次为工作目标定位困难,最后工作有效抓手的欠缺也是影响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的问题之一。 陈定洋在《公民社会兴起与统一战线社会整合机制创新》指出当前统一战线在社会整合方面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利益整合方面的问题,如各类社会组织的利益表达不均衡和利益表达渠道不够畅通;二统一战线组织整合方面的问题,如党建薄弱、统战重上层轻基层、传统统战机制的限制。 三、 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的有效推进路径的研究 童舟在《社会组织统战工作平台研究》中提出了两种推进路径,首先运用社会组织平台开展统战工作,其间应以人民团体为阵地团结凝聚统战成员、以党委政府主管的社会团体、以民间组织为纽带,联系新的社会阶级统战成员。其次可以运用枢纽式管理理念建设社会组织统战工作平台以服务特定类型的社会组织。 杨卫敏在《关于社会组织协商的探索研究》中认为要完善我国的社会组织协商制度,具体包括开展社会组织协商广泛听取各种不同的声音,充分吸收有益建议;转变传统的社会组织统战观念针对社会组织的独特个性,增强社会组织党外代表人士的主动性和协作性;搭建各种网络平台和活动载体,让统战成员实现自我管理 肖存良在《社会组织与政党#8212;挑战与回应#8212;基于社会组织统一战线的视角》提出可以通过向社会组织赋权来推进社会组织的统战。赋权一层是指赋予权力,另一层是指赋予权利。从政党的角度而言,政党向社会组织赋权一方面是政党向社会放权,承认社会组织所构成的社会权力,并把社会组织吸纳到政治体系的范围中来从而团结社会组织。 另一方面是政党赋予社会组织一定社会政治权利,推动社会组织协助政党开展社会工作。 胡筱秀在《推进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的政治学思考》将其对社会组织统战路径的思考总结为四点:其一是从分类指导、注重点入手,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的辐射效应,提高统战工作的实效;其二为从关注和选择社会组织中的代表人士以及社会工作者中的代表人士入手使其影响社会组织所包容的广大社会成员;其三乃从统战的吸纳和安排优势入手提高社会组织代表人士的政治参与度;其四是从服务协调优势入手增强统一战线对社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总体而言,现阶段对社会组织的统战工作严重滞后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的历史现状。学界针对社会组织统战方面的理论研究数量已是寥寥可数,其中对于具体的统战推进路径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现有的社会组织统战路径研究也不够深刻细致且缺乏创新,多数路径对策仍然受到传统统战思维和方式的约束。
附:参考文献 [1] 何霜梅,江卓:《公共治理视域下的社会组织与社会统战工作》,《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2] 胡筱秀在《推进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的政治学思考》,《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年第11期。 [3] 童舟:《社会组织统战工作平台研究》,《中国统一战线》,2013年第6期。 [4] 肖存良在《社会组织与政党#8212;挑战与回应#8212;基于社会组织统一战线的视角》,《理论与改革》2012年第4期。 [5] 颜世元:《对新形势下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的几点思考》,《中国统一战线》,2014年第8期。 [6] 戴镇基:《新社会组织与统一战线》,《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6期。 [7] 辽阳市委课题组在《新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目标定为及实现路径选择》,《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8] 杨卫敏在《关于社会组织协商的探索研究》,《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 [9] 谢建社:《社会治理视野中社会组织统战现状及其对策》,《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10] 傅小随:《论统战系统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组织优势》,《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11] 陈定洋,陈自水:在《公民社会兴起与统一战线社会整合机制创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12] 陈剑:《新时期的统战工作与第三部门的发展》,《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13] 杜青林:《大力发展统战文化建设》,《求是杂志》2012年第7期。 [14] 张焕金:《关于开展和加强非政府组织统战工作的探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15] 侯小伏:《国家能力建设与社会组织统战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年第3期。 [16] 江苏统战理论研究基地课题组:《拓展新领域 凝聚新力量#8212;#8212;关于推进新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的调查研究》,《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第2期。 [17] 曲宏明,王淑华,李永生:《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统一战线工作》,《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18] 张艳娥:《国家治理新常态下统一战线工作的转型创新》,《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 [19] 孙国东:《能动性社会与功能主义的社会治理观论纲》,《社会科学》2018年第4期。 [20]李守全,宋正等:《社团新走势与统战工作的新应对》,《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21] 徐小明:《试论社团发展与统一战线工作》,《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第2期。
|
|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