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tlab与SQL Server的在线建模文献综述
2020-05-05 16:47:59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在计算机、手机、机器人等智能化产品越发普及的今天,人类在生活或是生产中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会产生出大量的数据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挖掘分析运用可以描述出事物的某些特性,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例如:通过对个人手机上网浏览的内容的数据分析,淘宝APP可以推荐出大量你所喜爱的商品。
越来越多的科技巨头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运用到自身的产品当中,如苹果公司的siri、小米公司的小米精灵、谷歌公司的AlphaGo,他们都在悄无声息的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生活中如此,工业领域亦是如此。
工厂中有大量的机器进行动作会产生庞大的数据集,不改变原本设备的情况下,在底层设备端对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会呈现出很多关于设备的洞察,其中包括目前设备的运行状态与健康程度,跟其他设备与该设备历史状态进行比较,自主预测未来设备的状态。
最终,这些数据信息汇总之后传输回设备端,实现设备自身的维护和调整,这正是智能化技术在工业界当中巨大的优势体现。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人工智能从诞生到现在已经60多年,在这之间,其总共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 第1次:1945年伴随着第一台计算机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出现,著名的计算机专家图灵教授提出了一种可以用于判断机器是否真的具有智能化的试验方法,就是著名的图灵测试。
紧接着数十位机器智能类研究的专家聚在一起进行了为期长达三个多月的激烈讨论,最终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概念。
随后他们做出了大胆的设想:数十年内人工智能将代替或超越人类,但设想毕竟没有任何依据。
人工智能并未按照研究学者的预想发展下去,反而在20世纪60年代沉寂下去,人工智能的专家也被人们称之为”骗子”[2]。
第2次: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的研究再次觉醒,并且形成了以专家系统为代表的第二代的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