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2020-05-05 17:28:49
从2007年进入我国的P2P贷款模式起,中国网络借贷平台已经超过2000家;以”余额宝”为典型代表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对银行带来了巨大冲击。
此外,阿里巴巴小额贷款、京东供应链贷款的出现更加体现了互联网与金额业务的结合不断纵深。
然而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各种风险,例如各P2P网贷平台相继倒闭。
因此互联网金融行业在发展的同时必须正视风险,及时制定风险管理策略。
本文将从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风险和风险管理方面对学者们的研究和行业报告等数据资料进行梳理。
一、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 从广义角度来看,孙国茂(2015)认为互联网金融涵盖传统金额业务的网络化服务。
互联网金融最初起源于金融机构业务的互联网化,即金融机构将互联网作为工具用以改变自身的业务模式和业务内容。
李二亮(2015)则认为,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金融作为一项社会的基本需求服务,提供者不再是金融机构的专利,互联网企业基于自身业务的发展以及金融需求发展变化的实际创新出了不同于传统金融业务的服务新模式。
从狭义角度来看,孙国茂(2015)指出互联网金融本质上就是体现互联网精神、互联网技术和金融业务模式二者之间系统全面的交互、关延展和创新而形成的一种金融业态。
姚国章、赵刚(2015)的研究显示,互联网金融是以互联网(包括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云计大数据以及各类智能化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载体,实现金融业与互联网产业、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相互融合,创新金融业态、构建金融业务新模式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