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设计学类 > 环境设计 > 正文

乡愁—无锡市东港镇新巷村西巷乡村景观设计文献综述

 2020-05-07 20:23:42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

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一、选题相关概念与定义

本次的选题以江苏省无锡市东港镇新巷村西巷规划为主要对象,该区域拥有深厚文化内涵和丰富的自然环境,该设计以美丽乡村景观规划为主线,结合历史文化以及周边环境,为农村景观注入新的活力。围绕东港镇新巷村所具有的历史和文化特色的元素,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场所,让前来游玩的游客体会当地特色和文明,让人们在欣赏风景点的同时也有休息的场所。

目前随着农村样貌不断的变化,出现了村民私自搭建改建的现象,使得西巷失去了合理的设计规范。如何在拥有丰富自然景观的乡村建造文化与自然有机统一的美丽乡村景观规划是建设中的重要命题之一。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的需求逐渐提高,生活在钢筋混凝土里的人们越来越追求和向往自然景观。在美丽乡村景观的建设中,应该着重表现自然景观的特色,彰显地方文化特点,突出其独有特色。在景观规划中,将人与自然结合在一起,不破坏自然环境原有的景观,并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创造人文景观,使其具有艺术、历史和当地文化特色,表现出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

关键词:生态设计 文化传承 自然保护 以人为本

二、选题的内容

1.背景

2018年9月,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该战略规划中着重提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着力提升村容村貌,科学规划村庄建筑布局,大力提升农房设计水平,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加快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建设具有乡村特色的绿化景观。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集中连片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综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风貌,促进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大力实施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促进乡村生产生活环境稳步改善,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全面提升。

2.设计主题

本项目以”乡愁”为主题,挖掘传统文化,把文化美和自然美同时融入到设计中,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注重打造乡村的自然景观,传承乡村文化,唤醒人们对家乡的记忆。

3.设计创意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环境方面,要求的质量越来越高。通过景观规划设计,在给人们休憩休闲娱乐居住的同时,还要充分体现无锡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在规划时,强调住户区与周边景观的连接性,院内可以种植蔬菜景观,道路两边可以增加带有乡村风气的田园景观,广场的布置设施与传统农具石墨、茅草屋、筒车等相结合,从而可以为居民和其他游客提供一个可游、可观、可休的场地。

注意”因地制宜”是植物造景的根本,选择适生树种和乡土树种,要做到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充分反映出地方特色。 ”崇尚自然”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纵观古今中外的庭院环境设计,都以”接近自然,回归自然”作为设计法则,贯穿于整个设计与建造中。只有在有限的生活空间利用自然、师法自然,寻求人与建筑小品、山水、植物之间的和谐共处,才能使环境有融于自然之感,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

4.设计特点

1. 注重历史文化传承:

注重地域的文化和传承在现代及以后的设计中都将变得十分普遍和重要,传统文化在人们的

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打造特色文化的同时,注重保留农村的乡土味道,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注重村庄和环境相互融合,让那些有岁月沉浸痕迹的旧房子、老院子、石牌坊等与现代建筑相融合。挖掘人文历史,把文化美和自然美融入村庄发展中,建设有乡土味道的美丽乡村。

2. 丰富的绿化设施:

充分发挥绿地效益,满足居民的不同要求创造一个优雅的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

现现代的生态环保型设计思想。而西巷地处乡村田园风光带,有着都市所不曾有的美丽田园风光,富有生机的绿色会给人们带来心情上的愉悦和放松。本设计会充分利用现有的绿色,营造一种和谐美丽的乡村田园氛围。

3. 整体环境规划和谐:

环境规划的目的便是为了调控人们自身的活动与行为,减少污染,防止生态破坏,保护资源,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保证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所依赖的环境基础,实现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三、 总结

乡村景观规划必须要充分挖掘历史信息、保持历史的延续性。遵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努力建成真正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廊道,以此来维护乡村文脉的延续,促进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 ”美丽乡村”景观设计是以原有的乡土景观为基础构建的,通过保护、挖掘和修复等手法,打造乡村特色鲜明的生态景观、乡土人文、创意艺术、实现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保留村庄文化,推进生态和文化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博.城市空间新思路#8212;#8212;线性景观[J].景观设计学,2009(04).

2、刘滨谊.现代滨水景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3、汤振宇,张德.城市河道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6.

4、俞孔坚,张蕾,刘玉杰.城市滨水区多目标景观设计途径探索#8212;#8212;浙江省慈溪市三灶江滨河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2004(05).

5、束晨阳.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模式探析[J].中国园林,1999(01).

6、余新晓等.景观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黄春华.环境景观设计原理[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8、(美)约翰#183;O#183;西蒙兹:俞孔坚等译.景观设计学#8212;#8212;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第三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9、滨水自然景观设计理念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10、杨达源,徐永辉,和燕.南京主城区水系变迁研究[J].人民长江,2007(11).

11、俞孔坚, 李迪华.可持续景观[J].城市环境设计,2007(01).

12、黎玉才.生态驳岸设计:创造城市特色空间[J].城市园林,2005(06).

13、(美)克莱尔#183;库珀#183;马库斯等著.俞孔坚等译.人性的场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14、徐萱,周均清,王乘.城市濒水岸地空间设计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5(06).

15、邬建国.景观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6、何晓佑、谢云峰.现代十大设计理论#8212;#8212;人性化设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16、王景旭.湖南王村古镇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

17、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18、(丹麦)杨#183;盖尔.交往与空间[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19、金柏苓.园林景观设计详细图解[M].北京:建筑出版社,2001.

20、吴澜.建筑设计中的艺术运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3).

21、(美)克莱尔#183;库珀#183;马库斯等著.俞孔坚等译.人性的场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2、(美)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23、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著者[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4、张仲一、卢绍道路形式与城市景观[J]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

25、王舒慧.现代建筑风水学[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9.

26、栾景阳.建筑节能[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

27、(英)Jim著. 张仲一等译.道路形式与城市景观[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8、张颖,李勇.可持续性景观设计技术[M].武汉: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9、丁文剑.中国家具理念与建筑环境[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7.

30、Clare Cooper Marcus; Carolyn Francis.俞孔坚译.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