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土木建筑类 > 建筑学 > 正文

河西新城社区行政服务及文化中心方案设计6文献综述

 2020-05-10 02:38:24  

1

研究方向--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

河西新城社区行政服务及文化中心是一个涉及文化、行政的综合建筑,又坐落在千年古都南京,牵扯到建筑与文化的表达。在此,我把重点放在了建筑的文化性与建筑的现代化上来,简单一点讲就是中国文化性的建筑表达或者说是建筑的的文化传承性。建筑史上有三句名言:”建筑师居住的机器”,”建筑史石头的史书”,”建筑师凝固的音乐”。其中”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涵盖了建筑的文化内涵,即建筑的文化性。同样,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社会,不同时间也都孕育着不同的文化,因此,建筑的文化属性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民族性和地域性

中国建筑自古以来就以木材为主要材料,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征和独特的民族建筑形式。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古代社会各民族各地区间(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和山区)的封闭性很强,所以各地方、各民族的建筑都有一些特殊的风格。南京属于江南风格,江南建筑的典型特征是青砖白墙,秀丽巧灵,给人质朴清新的感觉。贝聿铭先生的封笔之作苏州博物馆是将这种风格发挥到现代建筑上的典型代表,置身其中,平静悠远,让人忘却城市的喧嚣。

2.历史性

从穴居和巢居发展到现在已有六七千年历史,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也延续了几千年,在封建制度下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没有太大的变化,建筑也只是停留在木构建筑没有进一步的发展。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开始运用新技术新材料结合中国传统走上了折中主义的道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杨廷宝、童儁、陈植等人的留洋归来,在中国掀起了一场现代风的多层、高层建筑。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前三十年中国的建筑并没有太大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开始接触到世界上不同的建筑风格。在全球化的潮流中,中国建筑也迷失了自我,建筑的文化性也随之消逝。而王澍获得普利茨或许是中国建筑重新找回文化的催化剂。

3.时代性

几千年来,历史的发展变化,虽然建筑的功能和材料变化不大,但由于各地区各民族间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人们的审美倾向的改变,影响着建筑风格的演变。商周以后建筑艺术分三个典型的时代风格:秦汉风格、隋唐风格、明清风格。它们是封建社会前、中、后三个时

期的代表王朝,是国家大统一,民族大团结的三个时代。可见,历史建筑是时代精神和传统文化的体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