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行政管理 > 正文

城市流浪乞讨者社会救助模式研究—基于浦口区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2020-05-11 23:42:06  

文 献 综 述

流浪乞讨者作为特殊的弱势群体,长期以来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通过乞讨、拾荒、卖艺等手段求生。从古至今,流浪乞讨现象都很普遍。古时有”丐帮”,今日有”职业乞讨者”,但无论是古时还是现代,都会有一批因为生活确实困难,无可奈何才被迫流浪乞讨的人群。他们大量存在于火车站、地铁口、公交站台、医院门口等,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安定,对城市的市容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近年来,政府逐渐重视流浪乞讨现象,2003年8月1日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者救助管理办法》,逐渐由收容遣送向社会救助转变,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就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救助效果并不乐观。要使流浪乞讨者的社会救助得到更好的解决,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城市流浪乞讨者社会救助现状的研究

王琳指出,由于救助人员类别不一、半数的流浪乞讨人员在救助站长期滞留、部分流浪乞讨人员被救助站多次救助等问题存在,救助站要对能够提供自身基本情况的流浪乞讨人员,根据其所提供的户籍所在地,打电话咨询当地有关政府部门,了解被救助人员的基本情况,以抑制职业惯犯。彭惠青、何平在《当前城市中流浪乞讨人员的现状及治理对策》中提到,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城市中流浪乞讨人员呈现数量扩大化、年龄低龄化、身份职业化以及行为市场化的现象。在流浪者中,不乏有些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或是衣着褴褛,或是身患残疾,游走在大街小巷向市民乞讨。孙塔娜通过调查研究以及实践发现,通过社会工作小组的社会工作方法介入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非常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也可以让社会上更多的人群关注流浪儿童的救助与保护,使救助管理站的救助工作获得支持和帮助。

二、城市流浪乞讨者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的研究

纵观我国学者对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的研究,城市流浪乞讨者社会救助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对象的权利和城市发展;二是管理对象的职业化取向甄别和治理;三是管理对象的权利和管理依据等几大方面。梁红霞在《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中提出了在城市流浪乞讨救助中存在的几个典型的问题,最主要的便是救助制度问题。她认为,目前的救助制度的功能定位与现实中流浪乞讨人员需求之间存在严重错位的问题,《救助办法》及《实施细则》确定的救助对象与救助站实际救助的对象也存在偏差,不少真正需要救助的流浪者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救助。在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研究中,也有对于目前流浪救助现实困境的思索考量。如雷敏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困境及对策》的文章中,通过梳理分析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存在的现实困境,指出该方面存在救助对象狭隘化、救助对象的甄别管理难、职业乞讨人员规制难、救助治标容易治本难等问题,最终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从众多文献中可以了解到,目前困扰各地救助站的最大问题就是求助对象的甄别问题。流浪乞讨人员的构成非常复杂,如何辨别各类人员在技术上仍存在着困难。黄春梅在《城市救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中通过对桂林市救助管理站的调查发现,对救助人员的甄别基本靠的是经验,采取”看、听、问、”的方法,进行初步的甄别。但是求助者或是不能提供联系方式,或是提供的联系方式有假,这就给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带来很大的麻烦。

三、解决城市流浪乞讨者社会救助中存在问题的对策的研究

针对城市流浪乞讨者社会救助中存在的问题,国内不少学者都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雷敏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困境及对策》中针对湖南省现阶段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救助供给严重不足、救助对象按安置困难、救助管理队伍专业水平较低等问题,相对应的提出了以下对策:认为,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以改善湖南省现阶段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救助供给严重不足问题;同时应加强工作人员专业培训,提高救助管理队伍专业水平。在现实救助中,甄别流浪乞讨者真实情况是一大难题,彭惠青、何平在《当前城市中流浪乞讨人员的现状及治理对策》中提到,建立流浪乞讨人员网上档案是首要问题,另外就是提高救助站工作人员的甄别能力,使其能够结合口述甄别、经验甄别和理论甄别三种方式,有效的甄别出乞讨人员的类别。李全彩在《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救助效率问题思考》中指出,对于不同类型的流浪乞讨者应分类救助,救助站管理系统实现全国联网,为乞丐建立细致的档案,在此基础上,明确流出地河流入地的责任,保证真正需要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能够落到实处。随着社会工作专业的快速发展,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与管理过程中也渐渐引入社会工作专业。王秀江在《临时性救助管理机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研究》中提到,救助管理机构的岗位设置可以引入社工岗位,采用入站(甄别社工)#8212;站内(站内服务社工)#8212;出站(接送转介社工)#8212;机构外(外展社工)的岗位设置模式,不仅要做好救助机构内自愿受助人员的救助工作,还要以外展服务的形式关注机构外流浪乞讨人员的生存状况,救助理念也要从治疗、救助到预防、发展转变。

四、评述

从各类研究文献来看,学者对于城市流浪人员社会救助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丰硕的结果。但是,对于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问题的研究大多数只是在制度方面,不少文献皆是由”孙志刚事件”切入,探讨制度本身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意义和作用,以及研究城市流浪乞讨中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对于社会大众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态度、救助以及相关问题的调查研究不足,深入流浪乞讨者中进行实际性的案例分析也相对较少,没有真正的了解乞讨人员内心的想法和诉求。此外,对于在各类文献中,关于研究城市流浪乞讨者行之有效的救助模式这类文献相对较少。因此,对于这类问题的研究,不仅要从制度、救助站方面入手,还应该对乞讨者的生存状况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对社会公众对于这一群的的观点态度进行归纳分析,探讨出真正造福流浪人员的救助模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