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公共事业管理 > 正文

浅析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文献综述

 2020-05-16 20:23:49  

文 献 综 述

20世纪90年代中期,西方民主社会中公民与政府的关系日趋紧张,政府公信力呈大幅度下降趋势。1994年民调显示有3/4的美国公众信任美国联邦政府,而1995年同样民调显示只有1/4美国公众信任美国联邦政府。这引起了美国学界和公众对政府公信力广泛而持久的关注。中国社会对政府公信力的关注是近几年的事情。传统观念认为,政府是一切合法化权力的集合体,政府公信力与生俱来,名正言顺。但是,随着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由此推动的社会转型的逐步深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乃至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公众对政府满足自身利益的期望同政府不能有效地满足人们的期望之间形成了一对越来越突出的矛盾,政府公信力不再名正言顺,开始受到质疑。2003年”非典”之后,一系列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的发生使政府公信力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反思过程中,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政府公信力进行了研究,本文就近年来这一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和简要的评析。

一、政府公信力的涵义及评价标准

什么是政府公信力?政府公信力涉及到两个主体:一是开展行政活动的政府,二是对政府行政活动给予评判的社会公众。目前对政府公信力含义的研究基本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将公众作为主体,政府作为客体。包括两种主要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政府公信力是公众对政府行为的一种评价或认可,评价对象主要包括政府信誉和形象。邹东升认为政府公信力既包括民众对政府整体形象的认识和态度,也体现为民众对政府行政的理解和支持。另一种观点认为政府公信力是公众对政府信任程度。张旭霞认为这种信任程度依赖于政府所拥有的信用资源,它包括意识形态上的(如公众对政府的政治合法性的信仰,公众对政府制度及公共政策过程的公正性、合理性的认可程度等)、物质上的(如政府的财力),也包括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在公众心目中的具体形象(行政人员的率先垂范性、服务性、效率性等)。

二、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意义

第一、提升政府公信力有助于强化政府政治合法性。政府合法性主要取决于政府产生的合法性和存在的合法性。第二、提升政府公信力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效运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赖于政府维护市场规则和秩序、弥补市场的缺陷和不足。唐铁汉认为政府作为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和社会信用的引导者,对规范和引导全体社会成员遵守市场规则,建立普遍信任有重要作用。第三、提升政府公信力有助于先进文化建设。卢汉桥指出,政府在建设先进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诚信一方面可以使公共管理者谨言慎行,言出必践,使制度有信,法规有信,做到取信于民,形成良好的行政诚信文化;另一方面对建设社会诚信文化也起着主导作用。

三、我国政府公信力现状及成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管理社会和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水平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然而近年来,随着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公众受教育程度的逐步提高,公众的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网络的出现及普及使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和透明,这些对政府公信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果政府不能对这些挑战做出积极回应,势必会影响自身的声誉和形象,失去公众的信任。目前,我国正处于转轨变型的特定历史时期,由于新旧体制的摩擦冲突,社会利益的分化组合,价值取向的多元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各种非理性行政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行政能力,损害了政府权威,影响了政府形象,最终导致了政府公信力不尽如人意。

1、政府公信力的现状

据《小康》研究中心调查,2006-2007年度中国政府公信力指数为60.6分,刚过及格线。通过对”政府信任程度”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很难相信中央政府,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不相信地方政府。与此同时,政府官员以80.3%的绝对多数被网民选为信用最差的群体,这大大影响了政府形象。尽管各种类型的调查或统计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机性和误差,但总体来说,他们反映出一个问题,即目前中国政府在不同层次存在不同程度的公信力下降的趋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