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流体技术制备PAM纤维文献综述
2020-05-17 21:21:01
文 献 综 述
1.微流体简介
1.1微流体定义
在生物工程,材料化学工程和药物工程等科学的实验当中,常常对流体进行微观操作,如果要将这些操作集中在生物芯片上,实验中所需的流体的量则变得少之又少,用量从毫升,微升变成纳升,这样为流体装置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随着芯片技术的发展,微流体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1]。
1.2微流体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间隔式连续流动技术,该技术是将分析化学实验转移到流体管道里面进行,在这基础上,两位美国的科学家在70年代开拓性提出了流体注射分析的概念且提高了分析系统的微型化。在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斯坦福大学将这一理论变成了现实,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微流体设备,并将微流体置于快速发展的道路上。微流体技术这一概念是由两位瑞士的科学家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在1993年他们利用微机电加工的技术在平板刻蚀微管道,研制出毛细管电泳分析装置,开辟了微流体芯片的先驱。至此以后,有众多的课题进入了这个研究方向,加快了微流体芯片技术的发展。
微流体芯片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近年来我们的科学家在此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显著地成果。林炳承课题组研制出了准商品化激光诱导突光芯片分析仪等相关微流体设备;大连理工大学王立鼎院士等在微光机电系统研究上有重大突破;方肇伦院士出版了以微流体芯片为内容的著作《微流体分析芯片》。[2][3]
2.PAM
PAM(聚丙烯酰胺),是丙烯酰胺的聚合物,为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不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具有良好的絮凝性,可以降低液体之间的摩擦阻力。PAM在水处理工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原水处理,污水处理和工业水处理三个方面。[4]
3.制备纤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