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乳清废水的超滤分离及膜污染研究文献综述
2020-05-18 21:19:01
大豆乳清废水的超滤分离及膜污染研究 大豆在我国的种植十分普遍,是我国人民膳食中主要食品之一,利用大豆生产豆腐、豆豉、腐乳、酱油等食品,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饮食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各国的的广泛关注。
大豆中含有很多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磷脂和丰富的钙、磷、钾、B族维生素等,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40%左右,且含有人体所必须的8种氨基酸。
由于大豆富含的丰富营养,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大豆乳清蛋白(WSP)是在豆片经碱提酸沉离心分离后产生的废水中的酸溶蛋白。
大豆乳清蛋白多以大豆乳清废水排掉[1]。
按全国年产4万吨大豆分离蛋白计算,每年废弃的乳清高达200万吨,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并且乳清中BOD(生化需气量)值高达10000 mg * L-1,COD(化学需气量)高达15000~22000 mg * L-1,超出国家污水排放标准100多倍(BOD 80 mg * L-1,COD 100 mg * L-1),国内对乳清蛋白多以废水的形式排放,这样不仅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而且严重地污染了环境[2]。
目前,我国年产大豆分离蛋白40万~50万吨,内销和外销各占一半,出口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占全球贸易总量的50%[3]。
大部分工艺仍以传统的碱溶酸沉工艺为主。
在碱溶酸沉工艺中,会排放出大量的大豆乳清废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