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的投融资模式与体制研究文献综述
2020-05-19 21:34:11
1 相关文献综述
1.1体育产业及体育赛事的相关概念
1.1.1体育产业的概念
体育产业就是体育服务业(张岩,1998)。体育产业就是与体育运动有关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Meek,1997)。体育产业是体育事业中可盈利的那一部分(梁晓龙,1998)。体育产业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的体育事业(鲍明晓,2000)。
1.1.2体育赛事的概念
体育赛事亦称体育竞赛、体育比赛或竞赛表演,体育赛事产业也称为体育竞赛表演产业(陈云开,2003)。”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广义内涵与”体育赛事”内涵具有相同意义(黄璐、付小春,2005)。传统上,体育竞赛是指:”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竟技较量(田麦久,1999)。体育赛事是一种提供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产品的特殊事件(王守恒、叶庆晖,2005)。
1.2体育赛事的分类
体育赛事的分类与划分,是认识体育赛事和进行体育赛事运作研究的重要前提(王守恒、叶庆晖,2005)。根据体育赛事的分类标准和体育赛事规模、水平与类别三者的相互关系,将体育赛事分类成为超大型赛事、大型赛事和一般赛事,如表一:
类型 |
案例 |
特征 |
超大型赛事 |
全国运动会、洲际运动会、奥林匹克运会、世界杯足球赛 |
规模最大、影响最大、水平最高 |
大型赛事 |
世界单项锦标赛、职业联赛、城市运动会、农民运动会、少数民族运动会等 |
规模比较大、重视程度高、水平比较高 |
一般赛事 |
热身赛、交往性的比赛(如邀请赛)、商业性比赛 |
规模比较小、水平不高 |
将赛事周期界定为从赛事准备、开始到结束阶段的完整运作时期。根据”周期与主体”交替主导原则,将体育赛事分为5种类型(王子朴、杨铁黎,2005),如表二:
类型 |
案例 |
特征 |
周期性综合赛事 |
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城运会、大运会等 |
周期性最为明显,项目多,规模、影响最大 |
周期性单项联赛 |
世界杯足球赛、全国田径锦标赛等 |
周期性、组织的规律性较为明显,项目单一 |
联赛 |
意甲、英超、欧洲冠军杯足球联赛、NBA等 |
常见主客场制、赛事周期长、模式较为固定 |
临时性赛事 |
商业赛事 |
规模、时间、地点、内容、模式等不定 |
主体参与型赛事 |
体育节、登山节、市民保龄球大赛等 |
主体与上述不同 |
1.3投融资体制与模式的概念
投融资体制是指一定经济机体内投融资活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调节投融资运行的功能(宋小佳,1998)。投融资体制的意义在于疏通储蓄向投资转化的通道,更好地利用投融资工具动员储蓄并将其转移到投资领域(余小刚、宋迎东,2007)。
体育产业投融资是一种集金融、创新、科技管理与体育市场于一体的资金运作模式(任保国、赵文胜、李建臣,2006)。普遍有以政府管理机构、社会团体以及民间组织为组织机构和以三级管理模式为依托的日本大众体育的投融资模式(吴振绵,2004),和依据体育产品性质的不同对不同体育机构或组织进行职能的定位,分层次对不同体育项目进行投资,完善体育投资的评估机制以及监督机制的欧美发达国家的体育投融资体制(邓昔平,2009)。
2 体育赛事投融资文献综述
2.1 体育赛事产业的特征研究
昝胜锋等(2008)认为依靠企业赞助获取主要经济收入,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和提高赛事质量水平。刘文董、张林(2004)认为体育赞助就是体育企业以体育为媒介,以开拓市场和与公众交流为目的的市场营销活动,是赞助双方的资源交换过程。王红(2003)指出,体育赞助的发展对市场环境条件有绝对的依赖,赞助商依靠赛事的宣传来促进产品销售,赛事举办方通过获取赞助改善财政结构进而提供共更高水准的赛事活动。刘克(2006)认为,赛事质量问题可以用赛事相关主题投入产出模型来表示,只有达到五方共赢,其质量才可以认为是好的,公司才可以考虑进行赞助。
2.2体育赛事投融资体制研究
卢嘉鑫、张杜平(2011)在体育产业发展理论与政策中认为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政策包括结构政策和其发展的投融资政策。余小刚等(2007)体育赛事的投融资体制可以有美国式以及日本式。高崇(2003)进行了财政投融资体制对我国体育产业的适用性分析,认为日本在运用财政投融资的成功经验有着特殊的经济背景,对我国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杨炯、唐晓彤(2006)认为我国体育赛事的投融资方式单纯依靠”政府拨款型”或”社会筹资型”都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肖谷平(2007)认为我国体育赛事融资的市场体制还处于初级阶段,政府部门在体育赛事融资活动中还扮演着融资主体的角色,体育赛事融资市场缺乏规范化的融资制度。邓昔平(2009)总结了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资金来源,主要有财政拨款、体育彩票以及体育产业经营收入,认为我国体育产业投融资市场潜力巨大,有待深入开发。
徐其瑞(2007)、认为我国财政投融资渠道单一,融资范围狭窄,财政投融资管理体系不健全,财政投融资与商业银行投融资界限不清,缺乏法律上的依据,财政投资不规范。张华(2007)认为我国体育产业财政投融资缺乏必要的运作制度,运作机构职能混乱,投资效益低下,主体信用缺失。陈元欣、李溯(2009)认为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设施投融资现状及其市场化改革,表现出的问题主要由传统投融资体制的影响、政府的意识落后和场馆设施自身的特点等原因造成。
卢家琴(2009)认为创新我国体育产业投融资体制,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财政、金融等制度,为体育产业拓宽投融资渠道;大力发展体育事业的财政信用,建立健康有序的投融资机制。佟永清(2010)认为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体制需要进行改革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财政制度的建设,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并体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产业市场。黄伟、张林(2004)进行了国外体育赛事融资及政府政策研究,并在其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体育赛事资金筹措的借鉴意义。陈元欣、李溯(2009)认为我国体育场馆设施投融资市场化改革的具体做法可以是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制定场馆设施投融资扶持政策,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加强对场馆设施投资者的权益保护。
2.3体育赛事投融资模式研究
曾明(2012)认为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比较广泛的投融资模式主要有BOT、PPP、PFI、TOT和ABS等。李婧雅(2012)认为常用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模式主要有PPP、BOT、TOT等。张林等(2005)认为体育赛事的主要融资渠道有广告赞助经营筹资,门票经营筹资,政府资助,利用特许经营权经营和电视转播权经营。赵强等(2013)认为常见的体育赛事场馆建设投融资模式主要有:政府主导的融资模式、PPP融资模式、私人投资和补助金等。谭新莉(2009)认为可采取的投融资模式有:社会自治型模式、产业经营型模式、财政拨款型模式以及政府与社会结合模式等。
石岩等(2006)认为我国现行的以单位自筹和财政拨款为主的体育场馆投融资模式已成为制约当前体育场馆建设与发展的瓶颈。景俊杰(2005)认为我国体育产业的投融资体系中有两个矛盾:投资不足与融资困难。赵强、刘柏辰(2013)认为我国现在体育赛事的融资方式较为单一,赛事场馆设施投融资效率较低,缺乏专业人才。刘小湘(2011)认为我国体育场馆投融资模式所面临的问题有:PPP模式实施中的冲突问题,BOT模式实施的技术问题,体育投融资效率低,资源配置不合理,中外企业享受的权利不一致。周静(2011)认为体育产业融资困难在于企业融资需求大,供给不足,融资渠道狭窄,融资结构不合理。何先余、张林(2004)认为我国当前商业性体育赛事举办经费过分依赖于广告赞助费,严重影响体育赛事市场的健康发展。梁文杏(2013)认为我国体育竞赛产业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客观原因,更主要的是主观原因导致体育竞赛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生产要素的配置不合理和难以流通的严重局限。
兰少军(2005)认为要通过新型投资渠道使融资形式多样化,提升投资回报空间,减少风险,吸引投资者参与体育场馆建设与经营。赵强、刘柏辰(2013)认为改善体育赛事融资问题可以引进国际先进融资方式,丰富融资手段提高场馆利用率,完善相关法律,制定适当扶持政策。刘国光、高静(2008)认为我国体育产业可以拓宽多元融资渠道,引进风险投资,政府加强政策支持,建立完善的多渠道的体育产业融资体制及撤出机制。李艳霞等(2006)认为政府可将租赁作为投资杠杆,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使政府通过少量投入放大民间投资,加大、加快社会对体育的投资热情,探索出一条新的体育赛事投融资模式。高英杰、唐益(2015)认为完善我国体育产业投融资的建议有:促进体育产业相关企业上市,体育赛事带动体育相关产业,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体育赛事,大力发展体育彩票业。1 相关文献综述
1.1体育产业及体育赛事的相关概念
1.1.1体育产业的概念
体育产业就是体育服务业(张岩,1998)。体育产业就是与体育运动有关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Meek,1997)。体育产业是体育事业中可盈利的那一部分(梁晓龙,1998)。体育产业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的体育事业(鲍明晓,2000)。
1.1.2体育赛事的概念
体育赛事亦称体育竞赛、体育比赛或竞赛表演,体育赛事产业也称为体育竞赛表演产业(陈云开,2003)。”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广义内涵与”体育赛事”内涵具有相同意义(黄璐、付小春,2005)。传统上,体育竞赛是指:”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竟技较量(田麦久,1999)。体育赛事是一种提供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产品的特殊事件(王守恒、叶庆晖,2005)。
1.2体育赛事的分类
体育赛事的分类与划分,是认识体育赛事和进行体育赛事运作研究的重要前提(王守恒、叶庆晖,2005)。根据体育赛事的分类标准和体育赛事规模、水平与类别三者的相互关系,将体育赛事分类成为超大型赛事、大型赛事和一般赛事,如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