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团体管理费比例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2020-05-21 22:20:11
文 献 综 述
一、研究背景
伴随着市民社会的形成,我们的生活中逐渐出现各样的社会团体。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职能逐渐由经济建设向公共服务转变,在这良好的环境形势下,社会团体作为第三部门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民间非营利组织得到了迅速发展壮大,社会团体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在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创造就业机会、分担社会职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查阅资料时,我发现社会团体的法律法规依不够健全。中国红十字会”郭美美事件#8217;及”天价帐篷#8217;新闻的爆出,使广大群众对于非营利组织机构的信任度大大降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我们需要一套完善的法律机制来优化它的管理。加强社团团体费用公开化和增加资金使用透明度,有利于增加社会团体公信力,加强群众的信任度,形成一个高度自治,规范化、法制化的社会。在我国《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中,并未详细规定社团管理费的合理比例。这使得社团的财务管理存在不合理不规范使用等问题。
本文根据社会团体的规模,类型,地域的不同,在《社会团体管理比例条例》和新出台的《慈善法》草案的基础上,参照不同国家社团管理费的比例进行分析比较,探讨在实际运营中,我国社会团体管理费使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社会团体管理费比例的对策,以保障社会团体的良性运营。
二、国内研究状况分析
2.1社会团体的相关概念
2.1.1社团的定义
在我国,于1998年开始实施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中,称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其中包含一些特殊社团,例如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红十字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等一系列社会组织。在遵守宪法和国家政策的基础上,社会团体作为中国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秉着不理营利为目的的理念,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使人民受益,具有广泛的公益性。
2.1.2社会团体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