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材料类 > 材料化学 > 正文

纳米TiO2材料晶面调控对电子界面迁移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0-02-18 19:33:5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光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较早,至今已发表了很多的文献,自从1972年fujishima 和hongda [1] 在《nature》上发表了关于tio2电极上光解水的论文以来,高效和高稳定光催化剂的制备一直是光催化材料研究的主题: 1976年carey [2]等在光催化降解水中污染物方面开展了开拓性的工作,自此,tio2光催化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从最初的太阳能光解水,延伸到自洁净功能材料,以及环境光催化技术等诸多领域,开辟了光催化技术在环保和能源领域的应用。[3]随着人们对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日益关注,人们从各个领域对tio2光催化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其光催化机制,并致力于提高光催化效率,如今tio2已广泛应用于环境中污染物的降解[4]、产氢[5]、co2还原[6]、太阳能电池[7]、表面自洁[8]等。虽然光催化原理有待进一步阐述,但是光催化研究仍然是当今研究热点。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和先进表征技术的兴起,光催化技术研究得到迅速发展,在基于半导体tio2催化剂的有机物转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这项新技术具有能耗低、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反应速度快、无二次污染等突出优点,,能有效地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小分子,达到完全无机化的目的。许多难降解或用其他方法难以去除的物质,如氯仿、多氯联苯、有机磷化合物、多环芳烃等也可以利用此方法去除。此外,还可以用于无机污染废水的处理、有害气体去除和菌类的杀灭和化学合成等领域。

采用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将太阳能转化为太阳能燃料被认为是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燃料来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但常规的光催化材料只能在紫外光照射下才能进行反应,光利用效率低。而太阳光则是一种连续光谱,也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因此研究能受可见光激发的光催化剂则是光催化材料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分支。文献中,tio2-wo3复合材料被证明是一种高效的可见光驱动的光催化剂,这是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电荷分离度。[9]但tio2材料对光催化还原有机物的效率仍然很低,远远不能满足工业应用的要求。随着新着新思路、新方法、新理论和新材料的出现,在解决tio2基光催化剂太阳能转换的关键科学问题上可能会取得一些进展:首先是开发新方法将tio2的光吸收波长扩展到长波区域(即可见光区);其次是开发新方法能够使tio2的光生电子和空穴有效分离;然后是开发新型助催化剂用于tio2光催化还原有机物;最后,应更加深入地研究和分析tio2光催化还原有机物的机理,为新材料的设计提供更有力的理论依据。现如今,可用于tio2基光催化剂光还原有机污染物的原理及其改性的方法包括金属沉积[10],离子掺杂,染料光敏化[11],冰水淬冷[12],电喷雾法[13]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 基本内容

2.1.1材料合成

利用水热法合成不同晶面暴露的纳米结构tio2材料,通过调节反应条件实现不同晶面比例的调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1-3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完成英文翻译。明确研究内容,了解研究所需原料、仪器和设备,了解半导体异相光催化原理、材料和应用,确定技术方案,并完成开题报告。

第4-7周:按照设计方案,利用水热法制备所需要的tio2材料,并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测试,并分析实验数据。

第8-9周:对所制备样品的瞬态光电导进行测试,分析实验数据,确认晶面调控对电子界面迁移动力学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 a. fujishima, k. honda, electrochemical photolysis of water at a semiconductor electrode, nature 1972,238:37-38.

[2] j. h. cary, j. lawrence, and h. m. tosine, photodechlorination of pcb’s in the presence of titanium dioxide in aqueous suspensions, bull. environ. contam. toxicol. 1976,16:697-701.

[3] 杨合,薛向欣,赵娜,左良,杨中东, 半导体多相光催化技术研究进展, 环境保护, 2003,06:22-23,5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