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材料类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正文

多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文献综述

 2020-06-07 21:25:30  

虽然锂硫电池的理论比能量密度高达2500 Wh kg-1,但自1962年被发明以来[1],锂硫电池仍未能完全商业化应用。

首先,由于锂硫电池内部反应反的应物与产物密度相差大,所以反应伴随着约80%的体积变化。

其次,硫和反应终产物硫化锂导电性均很差,所以必须添加如碳等助导电材料。

除此之外,锂硫电池中还存在多硫化锂(Li2Sn,n#61619;4)的”穿梭效应”,且已经成为了抑制锂硫电池发展的问题关键[2]。

在锂与硫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多种价态的中间产物多硫化锂。

但是多硫化锂的绝缘性使硫深度还原从而最终生成小分子硫化锂Li2S变得困难。

活性物质硫的利用率因此下降,速率容量也因此降低。

极性有机溶剂,如1,3-二氧戊环(DOL),1,2-二甲氧基乙烷(DME)和四乙二醇二甲醚(TEGDME)等醚类溶剂的使用能缓解这个问题。

虽然醚类溶剂能有效溶解多硫化锂,但是多硫化锂也会随着电解液穿透隔膜生成低价态、不溶的Li2S2和Li2S沉积在锂负极的表面。

同时,因为浓度梯度的存在,低价态的多硫化锂会扩散回正极,被氧化回高价态,如此将在正极与负极之间发生”穿梭”,形成”穿梭效应”。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