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晶体对OLED出光效率增强的理论模拟开题报告
2020-06-09 22:41:1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1.oled的发展史及其简介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是一种利用多层有机薄膜结构产生电致发光的器件,有机半导体材料和发光材料在电场驱动下,通过载流子注入和复合而导致发光现象,具有低功耗、高对比度、低响应时间、低成本、广视角等优点[1,2]。由于 oled制作工艺简单,并且只需要很低的驱动电压,使得它在平面显示领域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甚至超过了传统上广泛使用的液晶显示屏。同时因为 oled 具有环保节能等优点,它在照明领域更是表现出色,具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3]。
电激发光现象最早是在1936年,由destfiau等人以zns粉末为发光材料观察到的。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最早商品化的发光二极管是无机的磷砷化镓红色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的材料一直是十分重要的光电材料。如今,发光二极管的应用遍及电子、光电及民用等各项产品,未来更有可能取代传统光源,成为耗能少且环保的新光源。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商品化的发光二极管材料大部分以无机材料为主,近几年高亮度无机蓝光和白光led技术使得发光二极管产业继续扩大。有机材料的电激发光现象是1963年由pope等人发现的,利用蒸镀5mm的单层葸(anthracene)晶体当发光层,所制作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的驱动电压必须高达100v以上,且只能发出很微弱的蓝光。虽然有机材料的电激发光现象在20世纪60年代就被发现了,但相对于无机材料技术的蓬勃发展,有机发光材料的研发似乎沉寂了许久,一直到了1987年美国柯达公司的邓青云等人用有机荧光染料以真空热蒸镀方式制成双层组件,在小于10v的电压下,外部量子效率可达到1%,使得有机发光材料与组件更具有实用价值,也激起有机材料在此领域应用的热潮。1990年,英国剑桥研究组发表了第一个利用共轭高分子ppv[poly(phenylenevinylene)]制作的pled组件,使得高分子材料继导电高分子之后又向显示领域迈进。近年来,将共轭高分子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固态激光和传感器等组件的研究也陆续出现。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本课题要研究的问题
(1)建立合理的计算模型;
(2)计算普通oled不同出光模式的能量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