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酸锂齿科微晶玻璃稀土改性的研制开题报告
2020-08-07 21:04:2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齿科全瓷修复材料作为口腔牙体修复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但是力学性能和美学性能不能兼顾,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微晶玻璃材料因具有生物相容性,且各种性能可调,而被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热处理是使微晶玻璃产生预定结晶相和玻璃相的关键工序。组成确定后,微晶玻璃的结构与性能主要取决于热处理制度(热处理温度与保温时间)。在热处理过程中,玻璃中可能产生分相、晶核形成、晶体生长及二次结晶形成等现象。对于不同种类的微晶玻璃,上述各过程进行的方式也不同。一般可把热处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玻璃结构的微调及晶核形成,第二阶段为晶体生长。
微晶玻璃的成核与晶体生长通常是在转变温度tg以上、主晶相熔点以下进行的。一般在相当与10~10pa·s粘度的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来进行核化处理,使母体玻璃中形成一定数量且分布均匀的晶核。对于一些极易析晶的玻璃(如熔体粘度较小、碱金属氧化物含量较多的体系),也可以省去核化阶段而将其直接加热到晶体生长温度,因为这些玻璃在升温过程中就可以完成核化,产生大量晶核。通常,晶体长大温度约高于成核温度150~200℃。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研究内容:
1. 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齿科微晶玻璃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以及齿科微晶玻璃性能参数测试的原理与方法;
2. 通过改变不同的热处理温度制备二硅酸锂微晶玻璃,对比制得产物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1-2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明确研究内容,确定实验方案,完成开题报告。
第3-4周:学习使用实验仪器,并逐步开始合成钴酸锂侵蚀样品。
第5-12周:设计材料配方体系,确定二硅酸锂微晶玻璃的热处理制度,研究不同组成对其各种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不同的热处理时间和温度对二硅酸锂晶体生长过程的影响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赵运才, 肖汉宁, 何芳魁. 玻璃陶瓷材料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陶瓷, 2001,37(3):40-43
[2]、i.l. denry, j.a. holloway. effect of
additives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a mica-based